1943年常德之战,周咏南带领女兵们抵挡住了日军15次猛烈进攻,子弹打光后,三个日军冲了上来,紧要关头,周咏南举起了自己的刺刀,却意外将日军军官直接刺死。 1943年11月15日,湖南津市的硝烟还未散去,一位腿部负伤的女军官正靠在战壕边,她的军装上沾满了泥土和血迹。这位军官就是53军女兵连连长周咏南,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她带领女兵连顽强抵抗日军布上联队的猛烈进攻。 战场上的周咏南英姿飒爽,浑身散发着军人的气质,但在五年前她还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1938年,在日军的铁蹄步步逼近之时,37岁的她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 那一年,周咏南和刚刚高中毕业的儿子一同报考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训练异常严苛,每一天都充满着挑战。周咏南虽然年龄比其他学员大得多,但她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力。 在军校期间,周咏南的表现令教官们刮目相看。射击、战术、体能等各项训练中,她总是名列前茅。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周咏南被分配到了53军。 军队领导看重周咏南的能力和经验,决定由她组建一支特殊的部队。这就是后来在战场上屡建功勋的女兵连,一支由女性战士组成的战斗部队。 作为连长,周咏南把自己曾经教书育人的经验带到了部队中。她既是女兵们的指挥官,也是她们的引路人。 在她的带领下,女兵连的战士们刻苦训练,严格要求自己。这支独特的部队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成为了53军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1943年冬天,日军166师团开始了对湖南津市的进攻,周咏南和她的女兵连即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53军女兵连的成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一支完全由女性组成的战斗部队。周咏南作为连长,立下了严格的训练制度,从基础军事技能到实战演练,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 在周咏南的带领下,女兵连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射击、投弹、白刃格斗。 1943年11月,日军166师团开始了对湖南津市的进攻。津市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控制着通往常德的要道。 日军此次进攻的目标很明确,他们要控制津市,为进攻常德铺平道路。这个战略意图让津市的防御显得尤为重要。 53军接到了保卫津市的命令,而中渡口成为了最关键的防御点之一。中渡口地势平坦,是进入津市的重要通道。 军部决定将这个重要防御任务交给女兵连,这个决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但是女兵连在之前的训练中展现出的战斗力,让军部对她们充满信心。 女兵连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部署防御工事,她们在中渡口的各个要点构筑了多层防线。战壕修筑、火力点布置、通讯联络,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周咏南带领战士们仔细研究地形,制定了详细的防御计划。她将连队分成多个战斗小组,确保能够及时应对敌人的进攻。 情报显示,日军布上联队的铃木大队正在向中渡口集结。铃木大队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他们的大队长铃木雄更是以作战凶悍著称。 11月15日,布上联队开始了他们的进攻。 天刚蒙蒙亮,日军的炮弹就不断落在女兵连的阵地上。炮击过后,大批日军士兵开始向阵地发起冲锋。 日军布上联队的第一波进攻来势汹汹,数百名日军士兵在炮火掩护下向女兵连阵地发起冲锋。女兵连的机枪手们沉着应战,密集的火力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日军的进攻受到了重创,战场上留下了数十具日军尸体。这次进攻的失败让日军大队长铃木雄感到震惊,他没想到一支女兵连竟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铃木雄随即调整了战术,加大了炮火的投入力度。日军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阵地上,企图摧毁女兵连的防御工事。 第二波进攻开始时,日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女兵连的战士们依然保持着冷静,继续进行顽强抵抗。 战斗进行到中午时,敌军的一支小分队突破了防线的一角。一排长李克寒立即带领战士们展开反击,双方陷入了激烈的白刃战。 李克寒带领的战士成功击退了数次冲锋。但在一次近距离搏斗中,她被多名敌军包围,最终壮烈牺牲。 战斗持续到下午,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就在防线面临崩溃的危急时刻,三排长金妮率领预备队及时赶到。 金妮带领的预备队从侧翼发起反击,打乱了敌军的进攻节奏。这次反击极大地振奋了全连士气,女兵连再次稳住了阵地。 日军大队长铃木雄见久攻不下,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发起冲锋。在一次白刃战中,铃木雄遭遇女兵连的猛烈反击,身受重伤被迫撤退。 战斗进行到傍晚时分,日军的攻势开始减弱。然而这场战斗也让女兵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全连伤亡达到了四十多人。 三排长金妮在掩护连长周咏南撤退时,被敌军的子弹击中。她用生命保护了战友。 连长周咏南在最后一次白刃战中身负重伤,但她始终坚守在战斗位置上。直到傍晚七时,女兵连才接到撤离的命令。 这场战斗中,女兵连共歼灭日军近百人,重创了铃木大队。这次胜利不仅粉碎了日军快速占领中渡口的企图,也为常德会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什么越战时期,美国大兵最怕遇到越南女兵?看了下面这张照片你就知道了。照片中,两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