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个女子找到部队,哭着说:“求求你们,救救我爸爸吧!”然而,当她说出名字,工作人员却查无此人,这是怎么回事? 1997年,西一位年轻女子独自站在47集团军驻地门口。 值班士兵多次劝阻无果,这位自称张秀波的女子始终没有离开。她只说有急事要见部队首长,事关一位老战士的生死存亡。 经过多方沟通,张秀波终于见到了部队首长。她跪在地上说明了来意:父亲张国福曾在47军420团服役,如今身患癌症,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 然而,经过政治部查询,420团并无张国福这个人。 政治部继续深入调查,发现有一位名叫张国富的连长,已经失踪多年。这个发现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高度重视。 随即,军方安排了两位老领导前来核实情况。这两位老领导分别是黎原和穆建华,他们曾担任过420团的团长和政治部主任。 张秀波刚开始讲述父亲的一些往事,两位老领导就激动地站了起来。他们一眼就认出这些经历属于失踪了40多年的战斗英雄张国富。 原来,张秀波的父亲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富。他改名张国福后,一直在黑龙江省鹤岗市生活。 近期,张国福因病情加重,不得不住进医院。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一家人举步维艰。 为了给父亲治病,张秀波和兄弟姐妹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最终决定由她去父亲的老部队寻求帮助,其他人则在家照顾父亲。 得知张国富还活着的消息后,47军上下震惊不已。这位他们寻找了40多年的英雄,竟然一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鹤岗。 部队立即安排张国富转入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军方还特批他享受副师级待遇,调派多位专家会诊。 出生在吉林省榆树县的张国富,早年经历了日军占领东北的时期。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东北人民的压迫。 1946年,年仅15岁的张国富毅然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凭借敏捷的身手和过人的胆识,他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 1947年,在吉林北部的江密峰战役中,张国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他独自潜入敌军指挥中心,成功俘虏了国民党军中将赵伯昭。 这次战役的胜利让张国富声名鹊起。军报《猛进报》对他的英勇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他也因此被提拔为排长。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张国富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改编为第47军。在这期间,他以出色的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第47军在胡家窝棚与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展开激战。面对敌军的优势火力,张国富带领战士们发起了勇敢的冲锋。 在这场战斗中,他率先冲入敌军指挥所,生擒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这一壮举让时任司令员的林彪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0年,19岁的张国富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在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大会上,他与其他77名特级战斗英雄一起受到了领袖们的亲切接见。 同年,朝鲜战争爆发,担任连长的张国富随部队入朝参战。在345.6高地的防守战中,他的连队面对美军500多辆坦克的进攻。 全连两百多名战士在高地上坚守了七天七夜,最终只有张国富一人生还。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在朝鲜战场上,张国富先后荣获一次特等功、两次大功、五次小功。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两枚解放军英雄奖章、一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和一枚朝鲜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 这些荣誉让年仅21岁的张国富成为当时军中最年轻的英雄之一。他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成为激励一代人的榜样。 从朝鲜战场归来后,张国富向军方提出了退伍申请。面对组织的多次挽留,他坚持要回到家乡生活。 1952年,他向榆树县委申请改名为张国福。 回到家乡后,张国福尝试务农,但因缺乏经验收成不佳。同年,他在《吉林日报》上看到鹤岗矿物局招聘消防员的信息,便和妻子任宝莲一起前往鹤岗谋生。 在鹤岗,张国福先后从事消防员和火药押运工作。为了养活五个孩子,他常常省下单位的饭菜带回家,还带着大儿子到处捡煤核贴补家用。 虽然火药押运工作危险系数极高,但为了维持家计,他坚持了整整三十年。在这期间,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 同事们只知道他是一个性格有些怪异的复员军人。每当播放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时,他总是避开;吃饺子时,他会单独摆上一碗,并点上三支香烟祭奠战友。 直到1994年,这个隐藏了40多年的秘密才被揭开。张国福的小女儿张秀波在兰州出差时,路过西安参观了47军荣誉室。 在功勋墙上,她发现了一张与父亲极其相似的照片。经过询问才得知,这位失踪多年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富,正是她的父亲。 1997年,张国福因肺癌住院。经过专家会诊发现,他的肺部不仅有战场上留下的旧伤,还因长期在火药厂工作而受到严重腐蚀。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军方曾提出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婉拒了这份荣誉,表示希望能落叶归根,安葬在工作了大半生的鹤岗。 1998年7月11日,张国福在301医院安详离世。按照他的遗愿,骨灰被永久安放在鹤岗殡仪馆烈士陵堂。
1998年,一个女子找到部队,哭着说:“求求你们,救救我爸爸吧!”然而,当她说出
历史有小狼
2025-01-11 23:47:10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