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年,北宋文学家苏辙收到一封急信,看完脸色大变,立刻派人飞马往湖州送信。同

功标青史呀 2025-01-11 17:23:29

1079年,北宋文学家苏辙收到一封急信,看完脸色大变,立刻派人飞马往湖州送信。同时他连夜写奏章给皇上求情。接下来130天里,他四处奔走,又收到一封信,看后伏案大哭,但却拒收这封信。 苏辙,出生于1039年,是苏轼的弟弟,两人相差3岁。他的性情沉稳,老成持重,而哥哥苏轼的性情外露,胸无城府。 1079年8月,刚到湖州当知州的苏轼,出事了。按惯例,到任后苏轼写《湖州谢表》上奏,文中他对王安石重用一些支持新法的“新进勇锐之人”发了几句牢骚。这个表是公报,这些人一看就怒了,他们连章弹劾苏轼。 宋神宗本无意追究此事,但他们弹劾苏轼对自己大不敬,而且弹劾的奏章越积越多,火被激起,于是命令御史台派人把苏轼抓到京城问罪。 这个时候,苏轼苏辙两兄弟并不在一起,一个在浙江,一个在河南。 远在湖州的苏轼并不知道道自己将大祸临头,但因为苏辙离开封很近,收到了好友王诜附马的秘信,他立刻派家仆飞马到湖州报信,好让哥哥提前知晓,有个心理准备。 遗憾的是,那个仆人半道上因修路绕道而耽搁,让抓捕苏轼的钦差赶在了前头。 苏轼看到钦差时,吓了一跳,这是他第一次感到了死亡的恐惧。 苏轼被捕,妻儿在后面大哭跟随,走到湖州西门时,苏轼朝天高喊:“弟弟,我的老婆孩子就托付给你了!” 而这个时候,为了救哥哥,苏辙到处奔走,找张方平,范镇,司马光等帮忙跟宋神宗说情,还连夜写了奏章。 在奏章里,他写道: 我的父母都不在了,只有一个哥哥和我相依为命。哥哥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官,都没犯过什么大错,就是性情刚直,爱胡说八道,求皇上大人大量饶哥哥一命。我愿意削去官职替哥哥赎罪,以保住哥哥一命。以后我们兄弟俩一定粉身碎骨,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但宋神宗认为这个交易并不划算,一时没有松口。 除了苏辙上书求情,一众好友们108个纷纷上书求情,宋神宗一看苏轼人缘这么好,竟有这么多人为他求情,连苏轼的政敌,正在老家过退休生活的王安石都来为他说情。 这样的情况,却让宋神宗的心中犹豫不决。 而此时的苏轼早已被关押在御史台,不知外边的风云变幻,期间长子苏迈每天给他送饭。父子二人约定,平时只送肉和菜,如果判死罪就送鱼为信,苏轼好有个思想准备。 结果有天,苏迈因为有事,便委托亲戚送饭。亲戚不知情,特意买了条鱼给苏轼改善伙食。 苏轼一看,饭都不香了,不禁悲从中来,涕泪交加中赶紧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诗作为临终遗言: 一想到自己以后要留苏辙一个人在这个世上,很难过,还说愿意“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苏辙收到信后,看完趴在桌子上大哭,在痛哭流涕之际,他马上想到,这篇诗文句句感人肺腑,能打动我,是不是也能打动皇上,于是拒绝收下这封信。 正是他的这一机智举动,使得事情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 因为苏辙知道,按照大宋规定,只要被带回,这封信就会呈给当今的最高统治者查阅。 这样一来,如苏辙所想,这两首诗就传到了神宗手中。本来就是苏轼诗词的重度爱好者,宋神宗在看到诗中所流露出的手足情深,自比于皇家的兄弟阋墙更显珍贵,皇帝忍不住为他们兄弟俩点赞。 神宗皇帝最终选择放苏轼一条生路。 历经103天的牢狱生活,苏轼终于被弟弟苏辙打捞上岸。 除了这次之外,在1091年元佑党争中,苏轼再次被排挤到外地,苏辙继续上书捞哥,但并没有成功。 1101年,苏轼在常州去世,临终前以未见到苏辙为憾。 1112年,苏辙病逝,子女遵从他的遗愿,把他葬在嵩山哥哥苏轼的墓旁。 早年相约退隐后一起养老,夜雨对床眠,没想到,后来却聚少离多,二人死后,终于相聚在一起。

0 阅读:43
功标青史呀

功标青史呀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