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北京博物馆,老人站在一件文物前久久不愿离去,试图上前抚摸,却遭工作人

功标青史呀 2025-01-08 17:53:30

1976年,北京博物馆,老人站在一件文物前久久不愿离去,试图上前抚摸,却遭工作人员阻拦,老人哽咽着说道:“这是我的老战友,当年是我背着它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啊”。 在这件文物上,一段气吞山河,壮怀激烈的艰苦革命画卷,徐徐展开。 文物前伫立了许久,想要触摸“老战友”的耄耋老人,名叫谢宝金。 眼前的文物,正是一台古老破旧的发电机,遇见这台发电机的时候,谢宝金正值壮年,年仅34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作出战略转移,史诗级的迁移,必然是一项浩大工程。 除了人要转移,武器要转移,各种战略资源都要随之转移。 战士们背上了武器,炊事班的背起了锅碗瓢盆,而谢金宝,就背起了这台重有136斤的发电机。 136斤,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体重,就这样被谢金宝背在了身上,一背就是两万五千里。 这件事是谢金宝一生都为之骄傲的事,也感激当年毛主席的知遇之恩。 是毛主席发现了身强体壮的谢金宝,身高足足有一米九,在钨矿工作时,因见他力大无穷,毛主席觉得正好适合长征的时候,运送重要装备,于是招募他成了队伍里的护卫员。 谢金宝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没有读过书,靠的就是一身力气赚钱,养家糊口。 被毛主席相中,已经是三生有幸了,没想到自己这一身的蛮力也能为革命事业做贡献了。 就这样,毫不犹豫的跟随着队伍,踏上了两万五千的漫漫征途。 这一台136斤的发电机,谢金宝寸步不离,他知道这台发电机对整个队伍的重要性。 这是队伍通讯的保障,有这台发电机在,队伍就和其他地方的队伍取得联系,各种秘密情报的传递也都需要这台发电机。 自己身上背的重量,可远远不止有136斤,是更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跨过了崇山峻岭,趟过了惊涛骇浪,即便自己跌跌撞撞满身是伤,发电机没有任何损伤。 除了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敌人当然知道这台发电机的意义,背着发电机的谢金宝,当然也成了活靶子,枪林弹雨中,谢金宝血肉之躯,一次次的护着发电机。 他知道,对于革命的胜利而言,自己的牺牲微不足道。 一路舍命守护,这台发电机也随着队伍,安全抵达了陕北。 长征胜利了,这台发电机也保存了下来,谢金宝也因此被授予了“长征模范”称号。 这台发电机,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也见证了一位英雄的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 至于后来的谢金宝,没有居功自傲,而是选择回到老家,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即便因为肺结核险些丧命的时候,依然不同意家人与组织联系,他不愿给国家添加一丁点的麻烦。 在他的记忆里,当年长征途中,见过了太多为革命牺牲的战士,如今的好日子,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自己活着已是有幸,又有什么资格以此邀功。 幸运的是,随着村里一级一级的上报,组织上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安排了更好的治疗方案,谢宝金也得以恢复。 1976年,当他再次近距离的站在了“老战友”这台发电机跟前的时候,内心依然澎湃。 长征途中的一幕幕,那些腥风血雨,那些生死大义,电影的镜头一般,在眼前一幕幕的浮现。 两万五千里,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台发电机,而是承载了一段厚重,甚至有些悲壮的革命历史。 情不自禁的谢宝金,缓缓伸出枯皱的手,想要抚摸自己的“老战友”,被工作人员阻止了。 “不好意思,老先生,这是不能接触的”,工作人员微笑着说道。 “当年,它可是在我的后背上走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子弹雨点一样的射过来,我宁愿伤的是我自己,都要护着它呀”,谢宝金说着,抹起了眼泪。 眼泪不是煽情,是深知那段岁月,承载了太多的牺牲,也承载了红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而这种精神,是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传承,发扬,在千变万化的当今社会,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0 阅读:63
功标青史呀

功标青史呀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