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硝烟中,女护士突遭美军炮弹袭击,双眼被炸瞎晕厥。待她苏醒,竟闻美军在侧叽

疾冰预防说 2025-01-11 17:09:59

抗美援朝硝烟中,女护士突遭美军炮弹袭击,双眼被炸瞎晕厥。待她苏醒,竟闻美军在侧叽里呱啦,危险一触即发! 她就是张道华,一位年仅16岁的志愿军护士,她的故事至今令人震撼。 张道华出生于1934年的四川都江堰,在她幼年的记忆里,战争与动荡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小时候,她亲眼目睹日寇侵华带来的残酷与破坏,心中埋下了参军保家卫国的种子。 1950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动员青年参军,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当时,只有15岁的她通过了严格的文化考试和体检,被送到川西军区卫校学习护理,随后加入志愿军第60军。 1951年3月,张道华随主力部队跨过鸭绿江,刚进入朝鲜境内,她所乘的列车就在新义州附近遭遇美军轰炸,车厢被炸得四分五裂。 火光与浓烟中,张道华没有退缩,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冲入车厢,抢救出9名受伤的战友。 不久后,张道华被分配到志愿军第60军野战医院第三分院,担任护理工作,这是距离前线最近的一处战地医院,几乎每天都有伤员从前方送来。 有人失去了手臂,有人腿部被炸断,有人头部重伤甚至昏迷不醒,医疗条件的简陋和物资的匮乏,使得护理工作充满挑战。 尽管如此,张道华用她的坚韧和认真完成了任务,一次,她在一天内背下了37名伤员,从早到晚不停地为伤员清洗伤口、包扎、喂饭,自己却只吃了两块干粮。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进入关键阶段,战场形势愈发紧张,张道华所在的野战医院接到命令,必须在敌军的包围下紧急转移243名伤员。 医院领导将这些伤员分配到每位医护人员手中,张道华负责7名伤员,其中包括一名昏迷的重伤员、一名失去双臂的战士、一名腿部受重伤的战士,以及4名头部受伤的战友。 这样的任务对于一个16岁的女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张道华背起昏迷的伤员,带领其他6人开始艰难的突围,敌军的封锁线一道接一道,空中有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地面有机枪的扫射,稍有不慎便可能丧命。 尽管如此,张道华一次次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带领伤员穿越危险地带,为了保护伤员,她数次用身体挡住飞来的弹片。 经过漫长的跋涉,他们终于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线,来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就在她松了一口气时,她突然发现,自己负责的队伍里少了一名伤员,她立刻返身回到敌军的控制区域寻找。 敌人的炮火仍然在四周肆虐,张道华没有退缩,凭借顽强的毅力找到那名伤员,并为他重新包扎伤口。 就在她准备背起伤员撤离时,一颗子弹从她的左眼射入,瞬间鲜血如注,她的世界一片黑暗。 当她从昏迷中苏醒时,耳边传来的是那名伤员的哭声,伤员因自责而泣不成声,但张道华并未责备,而是劝他立刻去找大部队汇合,不要因为自己而耽误撤退。 她将求生的希望交给战友,而自己选择独自面对生死考验。 敌人的脚步声很快传来,她清楚地听到不远处叽里呱啦的谈话声,知道美军正在搜索战场。 危急时刻,她将泥巴涂满全身,趴在地上装死。 美军走近后,用皮靴踢打她的身体,甚至用枪托猛击她的头部,但她咬紧牙关,一动不动,硬是扛过了敌人的搜查。 在敌军离开后,张道华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开始向北方爬行,她没有视力,只能凭借记忆辨别方向。 途中,天降大雨,雨水不仅冲刷了她身上的血迹,也模糊了敌人可能跟踪的痕迹,这场雨无意中为她提供了掩护。 即便如此,她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双臂和双腿在泥泞中磨得血肉模糊。 爬行过程中,她又一次听到敌人的声音,她迅速滚到路边的水沟中,将泥巴涂在脸上,再次伪装成尸体。 敌人用枪托砸了她几下后以为她已死亡,随即离开,此时,她的身体几乎到了极限,但心中的求生欲望支撑着她继续向前。 三天后,她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极点,意识也变得模糊,就在她以为自己再也撑不下去时,她听到了一阵熟悉的中国话,那是志愿军部队的声音。 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呼喊:“救救我!”战友们闻声赶来,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她送回了安全地带。 原来,在她返回寻找伤员后,那名伤员成功到达了大部队,并立即向上级汇报了张道华的情况。 志愿军迅速组织了救援队,顺着她爬行留下的血迹找到了她,她的生命得以挽救,但她的双眼却永远失去了光明。 回国后,张道华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她被授予志愿军一等功,并被选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走遍全国讲述抗美援朝的经历。 1953年,她作为代表出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握着她的手称赞道:“你是好样的!” 尽管双目失明,她没有选择依赖组织的长期照顾,而是主动学习盲人按摩技术,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贡献力量。 后来,她还担任残疾人工厂的厂长,带领员工将工厂从福利机构发展为盈利企业,为更多伤残人士提供了生活保障。

0 阅读:0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