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开国大将陈赓偶遇12岁小红军。见其疲惫,陈赓邀他上马歇脚、分他粮食

疾冰预防说 2025-01-07 19:08:42

长征途中,开国大将陈赓偶遇 12 岁小红军。见其疲惫,陈赓邀他上马歇脚、分他粮食,可小红军却倔强拒绝,还拍拍鼓囊囊包裹称自己物资充足。 1935年的长征途中,红军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中央苏区踏上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艰难征程。 这一路上,红军不仅要面对敌军的层层围追堵截,还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考验,尤其是穿越茫茫草地的一段路程,让无数战士命丧其中。 在这段历程中,发生了无数令人动容的故事,而陈赓与一名12岁小红军的相遇便是其中之一。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被沼泽覆盖,地形复杂且危险。 红军战士需要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踩过那些看似坚固、实则松软的地面,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泥沼无法自拔。 除此之外,这里没有可供食用的动植物,粮食极度匮乏,许多战士靠啃皮带、煮草根维持生命。 甚至连那些用来驮运物资的马匹,也因为缺乏食物而逐渐倒下,在这种条件下,穿越草地对于每一名红军战士来说,都是生死一线的考验。 作为红军干部团团长的陈赓也未能幸免于草地的折磨,干部团是负责保卫中央机关安全的重要部队,陈赓带领这支部队多次在关键战斗中担任先锋。 长征一路,干部团战功卓著,但环境的恶劣和粮食的匮乏让每个人都难以承受,陈赓因为腿部受伤,行动缓慢,逐渐落在了队伍后方。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陈赓遇到了一个12岁的小红军,这名小红军独自一人,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脸色苍白,步伐沉重,显然已经到了极限。 陈赓一眼便看出了他的疲惫,连忙停下马走了过去,关切地问:“小鬼,你怎么一个人?是不是落队了?” 小红军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没事,我还能跟上队伍。”他的声音虚弱,却透着倔强。 陈赓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他仔细打量着这个孩子,发现他身上满是泥污,脚上的草鞋早已破烂不堪,露出被磨得通红的双脚。 陈赓拍拍身旁的瘦弱老马,语气里透着关切:“别硬撑了,上马歇歇脚吧,你年纪小,走不动了就骑马,我牵着走。” 但小红军摇摇头,连连拒绝:“首长,我走得动,这马您骑吧,比我更需要。” 陈赓没有勉强,又从腰间解下自己的干粮袋,递给小红军:“那好,吃点东西吧,别饿坏了身体。”小红军依然拒绝了他的好意。 他拍了拍自己背着的小包裹,笑着说:“不用,您看,我的粮食还多着呢,您自己留着吃吧。” 陈赓听小红军这么说,不禁低头看向他的包裹,包裹鼓鼓囊囊,确实像是装满了粮食,陈赓心想,或许孩子真的还有余粮,便没有再坚持。 临走前,他叮嘱道:“别逞强,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喊我,别掉了队。”小红军点点头,扬起一抹微笑,继续往前走去。 陈赓牵着马走了没多久,心中却越发不安,他回想起小红军那苍白的脸色和疲惫的神情,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猛地勒住马缰,回头说道:“不对,我得回去看看。”他迅速转身往回走去。 当陈赓找到小红军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如遭雷击,那个倔强的小身影,已经倒在草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他的身体冰凉,脸色发青,手里还死死攥着那根用来支撑身体的木棒,陈赓跪下来,用颤抖的手打开小红军的包裹,顿时愣住了。 包裹里并没有粮食,只有一块干巴巴的牛膝骨,骨头上留有几道浅浅的牙印,显然这个孩子已经饿了好几天,甚至连骨头上的残渣都啃不动了。 这个小红军,用一个谎言掩盖了自己的困境,只是不想拖累别人。 陈赓抱起小红军,痛苦地大喊:“孩子,你怎么这么倔!为什么不告诉我你没有粮食!” 他自责地捶着胸口,声音沙哑:“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就信了他的谎话!如果早点分点粮食给他,他就不会死!” 从此以后,这个倔强的孩子成了陈赓内心永远的痛,他不仅在长征中反复回想起这段经历,甚至在晚年时,听到孩子的哭声都会情绪失控,转身避开。 他的家人回忆,有一次小儿子生病打针,哭闹不止,陈赓竟然慌忙躲到一边,受不了孩子的哭声。 这件事不仅改变了陈赓的个人情感,也深刻影响了他的军事指挥风格,在之后的战斗中,他更加重视战士们的生命安全。 每次战斗前,他都反复研究战场情报,尽量制定牺牲最小的作战方案,他明白,每一个战士的牺牲,背后都有一个家庭,都意味着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那个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年代,红军战士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深厚的战友情谊,坚持完成了长征。 无数普通战士用自己的生命铺垫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而他们的名字却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像小红军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的坚韧、倔强和无私,是长征最动人的部分。 陈赓与小红军的相遇,不只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身上那种超越年龄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让红军从草地中走了出来,让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0 阅读:146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