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2岁已颇有名望的茅盾,竟与23岁女学生秦德君陷入不伦之恋。

疾冰预防说 2025-01-08 18:08:59

1928 年,32 岁已颇有名望的茅盾,竟与 23 岁女学生秦德君陷入不伦之恋。秦德君很快怀孕,茅盾却为难让打掉。一年后她再度有孕,茅盾又劝打掉,还称 4 年攒够 2000 元离婚费就娶她。 1928年的一个夏日,茅盾与秦德君的故事悄然拉开帷幕,彼时,32岁的茅盾已是文坛崭露头角的文学家,却因政治局势的动荡,被迫流亡日本。 就在这艘从上海驶向日本的轮船上,他遇见了23岁的秦德君,一个思想前卫、敢于追求自由的年轻女性。 两人本是同行,却因为特殊的环境与共同的经历,逐渐发展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纠葛。 茅盾原名沈德鸿,出生于浙江乌镇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他,17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在家庭生活中,他的境遇却显得颇为矛盾。 早年,茅盾因父母之命与孔家三小姐孔德沚订下婚约,这段婚姻虽是传统家庭观念的延续,却缺乏情感基础。 尽管婚后孔德沚努力学习,逐渐成为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但二人之间的思想鸿沟始终存在,难以弥合。 相比之下,秦德君的经历更加跌宕起伏,她出生于四川忠县,家族传说是抗清名将秦良玉的后人。 青年时代的她受五四运动的启发,成为了积极参与革命的“新女性”代表。 1919年,她组织四川学生联合会,号召女性追求独立与自由,她的思想与行动在那个时代尤为难得,但也因此付出了代价。 15岁时,她在求学途中遭遇侵犯,并被迫与加害者穆济波结婚,这段婚姻充满暴力与压迫,她最终选择离开,独自谋生。 这样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在1928年的夏天相遇了,茅盾当时化名“方保宗”,秦德君则化名“王芳”。为了掩饰身份,他们假扮夫妻同行。 当日本海关问及秦德君时,茅盾随口答道:“她是我的妻子。”这句话虽只是权宜之计,却成为两人关系的起点。 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中,他们彼此依赖,感情迅速升温。 到达日本后,茅盾住进旅馆,秦德君则进入东亚预备学校女生宿舍,尽管住址不同,但两人几乎每天见面。 很快,他们发展为同居关系,茅盾将秦德君视为他的“救星”,是“命运女神”,在文学创作的低潮期,秦德君的陪伴和鼓励给了他极大的精神支持。 而秦德君对茅盾的才华与理想也心生钦佩,愿意为这段感情投入全部。 茅盾在日本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长篇小说《虹》便是秦德君参与的重要成果。 这部小说以秦德君好友胡兰畦的抗婚经历为蓝本,秦德君不仅提供了素材,还为小说起名,这段创作的高潮也掩盖不了二人关系中的潜在危机。 1929年,秦德君第一次怀孕,她满心期待孩子的到来,认为这是两人关系的重要一步,茅盾却对孩子的到来表现得忧虑重重。 他告诉秦德君,当前的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无法支持他们的关系公开化,而孩子的到来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 他劝说秦德君终止妊娠,并承诺未来会给予她一个完整的家庭,秦德君虽感到失望,但还是选择相信他,接受了这个安排。 堕胎后的秦德君内心受到巨大打击,但依然努力维系两人的关系,仅仅一年后,她再次怀孕,这一次,她充满矛盾的情绪,既希望通过孩子稳固感情,又担心重蹈覆辙。 茅盾再次表现出犹豫不决,他试图用承诺安抚她,说自己会在未来四年内攒够2000块大洋,用作离婚费用,之后再与她结婚。 2000块大洋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秦德君明白,这不仅是金钱上的困难,也是茅盾对现实的妥协与逃避。 她还是选择相信这份承诺,希望时间能够改变一切。 就在她为茅盾的未来计划充满期待时,事情却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茅盾带着深深的矛盾与愧疚,选择突然离开。 他搬离了与秦德君的住处,断绝了联系,秦德君回到住所,发现物是人非,她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为了逃避这一切,她吞下了200片安眠药试图自杀,所幸,朋友及时发现,将她送往医院抢救,她才得以挽回性命。 与此同时,茅盾的家庭危机也在爆发,他的妻子孔德沚得知此事后,向婆婆陈爱珠哭诉。 茅盾的母亲是传统观念的坚定维护者,她用“糟糠之妻不可弃”的理由劝说儿子回归家庭。 孔德沚在母亲的支持下,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与智慧,她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与茅盾重新建立联系,面对母亲的期望和家庭的压力,茅盾最终选择了回归。 回到家中后,茅盾不再提及秦德君,他将这段感情深埋心底,甚至在自传《我走过的道路》中完全忽略了这段经历。 而秦德君,则带着满腔遗憾返回四川,试图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尽管她努力投身革命事业,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政协委员,但这段感情的创伤始终无法抹去。 多年后,她提及茅盾时,冷冷地说道:“只当这个人没存在过。”这句话包含了她所有的失望与无奈。 茅盾与秦德君的感情纠葛,映射了20世纪20年代社会观念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茅盾在爱情与家庭责任之间的摇摆,秦德君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复杂与矛盾。

0 阅读:259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