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冬天,年仅16岁的周全弟在长津湖战役中,作为冰雕连一员卧雪3天3夜,冻掉了四肢。74年后,他奇迹健在,无四肢却如常人一般生活。 周全弟,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战士。 来自四川的他,因家乡气候原因,此前从未经历过严寒天气, 但当接到“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号召,他与战友们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跨过鸭绿江。 他们扔掉了身上所有反光物品,撕下“八一”标志,将棉衣反穿,让白色里衬伪装成冰雪的颜色。 这个南方少年,和无数战士一样,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责任。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的关键战斗,志愿军第兵团肩负阻击美军海军陆战第一师的重任,这是一支在作战中保持不败战绩的美军王牌部队。 九兵团的士兵多数来自温暖的南方,穿着单薄的棉衣和胶鞋,却要面对零下40度的极寒,这不是普通的寒冷,而是足以夺命的环境。 行军途中,食物匮乏到令人绝望,他们铲雪烧化,加上一点辣椒粉充饥,一天的“伙食”仅仅是一瓢这样的“辣椒雪水”。 大部分时间,战士们只能靠吃雪缓解饥饿和口渴,周全弟记得,第二天开始,腿脚就已经麻木,但他咬牙坚持,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的任务是拦住强大的敌人。 经过数日急行军,周全弟和战友们到达长津湖南部的黄草岭,这是志愿军布防的重要阵地,也是战斗的第一线。 部队的命令很简单——埋伏,等待战机,简单的两个字却意味着无比的煎熬,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他们三天三夜趴在雪地里不能动弹。 大雪覆盖全身,他们的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引起敌人的警觉。 那几天,他们不敢睡觉,不敢动弹,为了维持清醒,班长们轮流戳醒昏昏欲睡的战士,小解也只能直接在裤子里解决,用体温把冰冷的衣物焐干。 在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中,这是一场生死考验,而这种忍耐和牺牲,是为了拖住敌军,守住阵地。 第四天清晨,冲锋号终于响起,战斗开始了,周全弟却因为严重冻伤,手脚已经完全失去知觉,他试图站起来冲锋,却无论如何都动不了。 他眼睁睁看着战友们冲上去,心里满是愧疚和自责,他后来常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有为国家争光,也没有为战友争光。” 战斗结束后,周全弟被战友从雪中挖出来,当时,他全身冻僵,几乎没了生命迹象。 幸运的是,他还有一丝气息,战友们赶紧将他抬下阵地,可是,他的双手和双腿已经被冻坏了。 在东北的医院里,医生为周全弟实施了截肢手术,没有麻醉剂,只能用冰雪包裹住他的四肢进行冷冻麻醉。 截肢后,他的双腿于大腿根部、双手在前臂被截除,而进行这场手术时,他始终处于昏迷状态,没有感到痛苦,但手术后的现实却让他心如刀割。 失去四肢后,周全弟曾一度绝望,他躲在被子里,不吃不喝,也不和任何人说话。 他说:“我觉得自己没用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种心理的崩溃,是对一个16岁少年的巨大打击,但命运并未将他彻底击倒。 护士为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他,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 “保尔的双眼失明,但他仍然活出了意义,我还有眼睛,还有活下去的机会,我比他幸运。” 慢慢地,他振作起来,决定挑战自己,重新掌握生活。 最初,他练习用布带将调羹绑在断臂上吃饭,饭经常撒得到处都是,但他从不放弃。 后来,他学会用断臂夹笔写字,为了给爱人写信不需要别人代笔,他练习了无数次,摔坏了30多支钢笔,最终练出了一手漂亮的毛笔书法。 周全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令人惊叹,他学会使用手摇三轮车,自己出门买早餐、上街购物。 即使后来休养院发放了电瓶三轮车,他也拒绝使用,坚持用手摇三轮车锻炼身体,他说:“这样不仅能独立,还能让自己更强。” 爱情也让他的生活充满温暖,1958年,他与曾凡顺结婚。 起初,这段感情并不被曾凡顺的母亲接受,但她坚定地表示:“他为国家牺牲了那么多,我不会离开他。” 他们共同生活了40多年,直到2001年曾凡顺因病去世,她的离世成为周全弟一生的遗憾之一。 如今,88岁的周全弟依然健在,乐观地面对生活,他会用手机上网聊天、看新闻,甚至还能独立完成许多常人都觉得困难的事情。 他常常感慨:“我这辈子还是幸运的,党和国家这么照顾我,又遇到了这么好的妻子。” 周全弟说,他的生命中有两大遗憾,一是没能在长津湖战役中和战友们一起冲锋。二是妻子走得太早,没能陪他一起享受如今的好日子。 但这些遗憾并未阻挡他对生活的热爱。 从长津湖的战场到如今的安详生活,周全弟的人生是一段传奇。 他用无比顽强的意志书写了生命的奇迹,也用无声的行动告诉后人,英雄不只是战场上的冲锋,更是对生活的坚守。
1950年的冬天,年仅16岁的周全弟在长津湖战役中,作为冰雕连一员卧雪3天3夜,
疾冰预防说
2025-01-08 18:08: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