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蒋介石派人到香港,劝说国民党中将李默庵去台湾。李默庵反复考虑后,带着家人去了阿根廷定居。 李默庵的起点很高,陈诚去十一师当副师长后,他是该师的31旅旅长,在蒋军的黄埔一期生中,当时能当旅长的,屈指可数。 说起来,李默庵的这个旅长,还是他的黄埔一期同学桂永清主动让出来的。十一师的师长曹万顺原是孙传芳的部下,是北伐后投诚过来了。在蒋介石任总司令的第一集团军编遣结束后,曹万顺成了该集团军唯一非黄埔系(其余师长都当过黄埔军校的教官)的师长。 为了完全掌控十一师,老蒋调陈诚去任副师长,为了加强陈诚的实力,总司令部的两个警卫团改编为31旅,划入十一师序列,桂永清任旅长。 桂永清到任后,见副旅长空缺,便给老蒋打了报告,推荐黄埔二期的邱清泉当副旅长。不久后,李默庵拿着副旅长的任命去31旅旅部报到,桂永清正在和几个军官打牌,以很不高兴的语气说:“你怎么来了?我推荐的是邱清泉啊,你先回去,等我随后核实一下。” 桂永清本以为这是军政部的任命,其实李默庵这个副旅长是老蒋亲自任命的。李默庵也不和桂永清啰嗦,直接跑去南京向老蒋告状。老蒋勃然大怒,下令将桂永清撤职,旅长由李默庵接任。就这样,在桂永清的“神助攻”下,李默庵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了副旅长、旅长的两级跳。 陈诚挤走曹万顺,控制十一师后,以该师为基干扩编十八军,又以十八军为基础,发展了军事集团“土木系”。 按理说,李默庵作为十一师的元老,早期的旅长,本该是“土木系”的骨干,但他和陈诚的关系却很微妙。原来,李默庵当旅长时,和手下的61团团长关麟征关系很好,性烈如何的关麟征和陈诚闹得很僵,后来被陈诚挤出十一师。 十一师的黄埔军官,对关麟征的离开都冷眼旁观,唯有李默庵对关麟征的遭遇打抱不平,这就让陈诚很是不满,认为他不是“自己人”。 1929年12月,唐生智在河南起兵,通电反蒋。陈诚率十一师在确山大败唐军,战后老蒋在召见十一师军官时,夸赞李默庵“又文又武”。 蒋军的黄埔一期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的说法,李默庵在得到老蒋的表扬后,在后面又加了一句“能文能武李默庵”。 在中原大战中,李默庵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休养数月后才痊愈,出院后他被调到卫立煌的部队任师长,此后和“土木系”再无瓜葛。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五天后(1937年7月12日),李默庵被任命为十四军军长,随卫立煌开赴山西,参加了的忻口会战。 在抗战期间,李默庵的晋升速度还是很快的,是蒋军黄埔生中,较早升任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的。抗战胜利后,李默庵的集团军改编为徐州绥靖公署所辖的第一绥靖区。 1946年7月,李默庵受绥署主任薛岳之命,指挥十二万蒋军进犯苏中解放区,华中野战军的兵力虽只有三万多人,但在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在四十多天中,连续作战取得七次战斗的胜利,歼灭李默庵部五万余人,这就是著名的“七战七捷”。 十二万蒋军,被三万解放军消灭了将近一半,这让老蒋颇为震怒,将李默庵撤职。此后的李默庵,长期坐着冷板凳,再没有去一线指挥过部队。 1948年7月,李默庵和家人到了香港。8月4日,陈明仁、程潜在长沙通电起义时,将李默庵也列入领衔人之一。 老蒋得知长沙起义时,李默庵人已经在香港了,并未实际参与,便派袁守谦去香港当说客,劝李默庵去台湾。 袁守谦和李默庵不仅是黄埔一期同学,还是湖南长沙的老乡,两人私交也很好。袁守谦传完话后,却又说:“场面上让你去台湾的话我说完了,现在我以朋友的身份劝告你,去哪里都不要去台湾。你虽然没有实际参与陈明仁的事情,但通电名单上毕竟有你。我们的校长比以前更为多疑,去后吉凶难料。” 袁守谦此人可不简单,不仅深得老蒋信任,和蒋经国的关系也很好,他长期从事政工工作,有敏锐的嗅觉,看出了蒋氏父子对李默庵已经不信任了。 有了袁守谦的示警,李默庵放弃了去台湾的打算。袁守谦走后没多久,黄埔一期的陈大庆也来了。陈大庆是汤恩伯集团的人,汤恩伯到台湾后,其系统的骨干人员大都被排斥,但陈大庆由于和蒋经国私交很好,反而得到了重用。 陈大庆到香港后找李默庵叙旧,李默庵提到香港特务众多,有不少反蒋的人被暗杀,陈大庆说:“只要有我在,保证在香港不会有人为难你。“ 一天,李默庵的大女儿李碧澄带回一个消息:她的同学孙某一家准备去阿根廷,孙父有点关系,可以办理去的手续。 李默庵听后,便约见了孙父,孙父对李默庵说:“阿根廷的华人不少,物价不到香港的三分之一,是个移居的好地方。” 李默庵心动了,托孙父办理手续。李默庵在美国工作的弟弟李宗元得知后,给李默庵汇来了三千美元的路费。 1951年1月,李默庵带着家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远洋旅程,来到了阿根廷。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