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日本制造了所谓的“日本和尚事件”,5名日本僧侣向工人义勇军抛石挑衅,

叨客文史呀 2025-01-10 18:53:04

1932年,日本制造了所谓的“日本和尚事件”,5名日本僧侣向工人义勇军抛石挑衅,冲突过后,日僧一死两伤,日本浪人竟公然放火焚烧该工厂,并砍死我国的三名警察。 1932年1月1日,日军对锦州发起总攻。彼时蒋介石被迫下野,但仍然把控着军政大权。而孙科在通电就职后,为了对抗蒋介石,为了博取舆论的支持,便大肆宣扬死守锦州,同时也在主张对日和平绝交。 但本身,孙科只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并未采取任何的实际行动,在1月3日的时候,日军占领了锦州,全国民众群起沸腾,纷纷站起来抨击孙科,义愤填膺的要求对日宣战。 对于这样的局势,孙科也是伤透了脑筋。既有着财政上的短缺,又有着外交上的巨大危机,孙科也是一筹莫展,国民党内部也陷入了一片混乱。无奈之下,支撑不住局面的孙科只能向汪精卫,蒋介石等人求援,让他们主持大局。 借此机会,蒋介石的亲信趁势叫嚣,让蒋介石复职。 所以在1932年1月21日,上海的报刊上便刊登出了蒋介石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文章。其大概的对日策略为坚决的抵抗自卫,但对日不绝交,不宣战。 希望国联出手挽救危局,让日本军从东北撤退。实际上国联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毫无实际意义。 日军就这样抢占了我国的东北,还策划成立满洲国。 为了强迫国民政府屈服,日军侵略者于1932年在不断在上海寻衅挑事,在1月18日的时候还制造了所谓的“日本和尚事件”。 有5位日本僧侣在上海三友实业社总厂大门外,向我国正在操练的工人义勇军抛石头挑衅,最后冲突一触即发。 中国人的骨子里最不缺的便是血性,这是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所孕育的骄傲。最后此事的结果是日僧一死两伤。 谁想,这便触怒了日本人,日本浪人为此直接放大火焚烧三友实业社,还砍死砍伤我国的警察三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日侨也站了出来,他们不分青红皂白的认为他们日本人受了委屈,所以集会游行,还砸毁多家华人商店。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还向上海市政府发表抗议,此举也堪称是恶人先告状了,他们竟然还提出了让我国道歉,惩凶,赔偿,取缔抗日运动等四项无理的要求。 更加让人忍无可忍的是,他们一方面对中国人大放厥词,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悄悄的做着总攻准备,大批日舰直抵上海。 一月二十七日,日军驻沪总领事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了最后通牒,声称“24小时内,见不到满意答复,就采取自由行动。”这便是在武力威压。 面对这样的情况,上海市政府虽不愿意屈服于强权,不愿屈服于外辱,但到底碍于局势。所以上海市政府表示在二十八日下午四时前答复日方,考虑是否承认这四项要求 事情怎么会如此简单呢?日军可不是为了轻轻飘飘的四项要求。 此事只是他们挑起争端的一个借口,是他们意图侵占上海的一个理由。所以在1月28日深夜23时,他们便在闸北发动了进攻。 日军无理的侵犯举动,让国人群起抗争,在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下,在驻上海的19路军的军长蔡廷锴和蒋光鼐的指挥下,淞沪抗战正式开始。 19路军的抗战引起了所有上海民众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为此,上海总工会还特意发布了抗日总同盟罢工的决定。只要是在日本工厂商店中工作的工人职员们,全都强悍的宣布了罢工。 上海各界民众们组织捐款捐物,支援前线运动,兵工厂的工人们连夜赶制军火供应前线。 大批的抗战物资,大批的面粉,蔬菜,鸡蛋,年糕分全都来到了前线,慰劳抗战的部队,宋庆龄和何香凝也发起了捐赠棉衣的运动,仅在5天内便制成了棉衣裤3万多套送至前线。 当地很多部分群众组织自发组织起义勇军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通讯队等协同19路军作战。 在平时19路军中,仅参加战群工作的义勇军就有2万多人,这还仅是不完全统计。他们很多人在抗战中牺牲甚至负伤。上海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由此点燃。 他们所生活的这片沃土,这个城市,绝不能落入日本人的手中。除了国内民众,海内外的同胞也参与到抗战中,他们捐给19路军的款项竟达700多万元。 仅在抗战的一开始,19路军的蔡廷锴蒋光鼐面向全国发出了通电,他们说“为卫国保守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也绝不退缩。” 人可死,血可流。中华的寸土不能丢。 为了抵抗日军,他们先是在闸北进行巷战。在战火战火蔓延到江湾,庙行,宝山一线时,第五军也参与到了他们的战斗中。 在3月1日时,日军发动了全线总攻击,并在七丫口登陆,然后又占领浏河,此时我国的军队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19路军几次请求军政部速派部队增援浏河,结果自始至终都是杳无回音,军政部对此置之不理。 19路军和第五军在此战中所做出的牺牲,所展现出的抗日风采足以让世界瞩目。在整个淞沪抗战中,19路军和第五军伤亡失踪共计13160人,上海的百姓伤亡和失踪共计21000多人。他们以沉重的代价给予了日军极大打击,让日军多次更换司令而不能有所推进。

0 阅读:31
叨客文史呀

叨客文史呀

文史叨客,解锁历史密码,揭示被遗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