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宋希濂指挥美械第二军四万余人杀向宜昌,要抢占川军元老孙震的地盘。白崇禧打电话质问:“宋司令,这是要造反吗?”
宋希濂半年前从西北调到华中,担任“剿总”副总司令,并负责筹建十四兵团。淮海战役打响后,白崇禧一面拒绝将华中的部队调去徐州作战,一面拉拢程潜、张轸等地方势力反蒋。
淮海战役后期,白崇禧见徐州的蒋军主力或遭解放军歼灭,或陷入合围,决定将宋希濂拉拢过来。自黄维兵团调到徐州战场,覆灭于双堆集后,华中老蒋的嫡系部队,主要由宋希濂掌握,只要他能倒向桂系,那么整个华中“剿总”,将完全由白崇禧掌控。
一天,白崇禧在得知宋希濂到汉口公干后,忙让亲信开车去接,说有要事相商。宋希濂到后,被白崇禧拉到书房,支走左右后,两人密谈起来。
白崇禧拉着宋希濂走到墙上挂的军事地图前,指着徐州、平津地区说:“黄百韬兵败身死,黄维当了俘虏,杜聿明的三个兵团被包围在陈官庄,徐州算是完了,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至于华北傅作义那里,我看被消灭也是时间问题。”
宋希濂说:“白总司令既然叫我来,是否已有了应对的办法?”
白崇禧说:“江北只能丢掉了,如果在共军渡江前,能在江南至少编练一百万新军,依托长江天险或可分庭抗礼。当务之急是释放和谈的信号,以争取时间。可若要和谈,你们的蒋校长就必须下去。”
见宋希濂不吭声,白崇禧干脆挑明说:“我想让你牵头,将李默庵、陈明仁、霍揆彰等在华中的黄埔一期同学联络起来,发一个劝说蒋先生下野的通电。”
宋希濂听后,皱着眉头考虑了一会后,说:“白总司令对战局的分析,我是认同的。但让我联合李默庵他们发通电,恕难从命。”
白崇禧的脸拉了下来,又以威胁的语气“劝说”,但宋希濂不为所动,两人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几天后,宋希濂悄悄飞去南京见了老蒋,将和白崇禧的谈话内容如实报告。老蒋听后,不住的说“你做的好,做得好。”
老蒋让宋希濂回去后,不必再理会白崇禧的指令,将十四兵团牢牢抓在手中,依托鄂西、湘西经营发展。宋希濂告辞时,老蒋难得的起身送他出门。
1949年3月,在老蒋的暗中支持下,宋希濂下令第二军向宜昌开去,十五军随后跟进。宋希濂的十四兵团,基干部队是第二军,该军是全美械军,因一直未遭到重大打击,全军齐装满员,兵力达四万之众,战斗力居华中“剿总”各部队之首。
宜昌是川鄂边区绥靖主任孙震的驻地,他见宋希濂来者不善,摆明是要抢地盘,而手头的部队根本不是第二军、十五军的对手,连忙去电白崇禧求助。
白崇禧见宋希濂擅自行动,一点不把他这个总司令放在眼里,气愤的打去电话,质问宋希濂是不是要造反。
宋希濂解释说:“宜昌的易师长给我发来急电,说北面出现了一支共军的大部队,让我派兵协防。”
白崇禧说:“根据空军情报,这股共军人数不超过五千,这点人怎么可能拿下宜昌?”
宋希濂说:“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保不准大部队在后边,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第二军进驻为好。”
白崇禧说:“宜昌若有危险,我自会调遣援军,第二军另有任务,马上撤回。”
宋希濂根本不理白崇禧, 接完电话后,反而下令第二军加速行军。为了避免白崇禧再来干扰,宋希濂干脆跟着先头部队一同行动,拒绝接受武汉的来电。
孙震见第二军来势汹汹,吓得带着绥署人员跑去巴东办公。留守宜昌的60师师长易瑾,本就是宋希濂的旧部,在孙震走后,下令门洞大开,迎候宋希濂。
宋希濂以武力夺占宜昌后,又让第二军派出一个师向巴东开进。孙震气急败坏,向老蒋告状。老蒋为了安抚孙震这个川军元老,给了他西南军政副长官的头衔,让其在四川收拢残部,驻地移到了万县。
至于宋希濂,老蒋为了让他抢占的地盘“合法化”,特设“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让其兼任司令官。
白崇禧为了对付宋希濂,拉拢十四兵团的124军军长赵援,让他把部队开到武汉,脱离宋希濂的节制。
124军的主要军官,大都是黄埔生,他们纷纷反对部队改调,不愿给白崇禧当炮灰。赵援见状,转而派人和孙震联系,准备把部队拉去万县,自成势力。
宋希濂得到消息后,派亲信带着一团人,奇袭了124军军部,将正在主持会议的赵援扣押。赵援是黄埔二期生,宋希濂不想下死手,去电老蒋建议只将赵援撤职,124军军长由顾葆裕接任。
老蒋恼恨赵援身为黄埔生,却和桂系、川军将领暗中勾连,在宋希濂处理意见上,给赵援加了一条“用不再用”。
宋希濂以铁腕手段处理了赵援,让白崇禧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名义上的副手。不死心的白崇禧,又以总部的名义,给宋希濂的兵团部派去了一支联络队,试探进行分化瓦解。白崇禧这一手,适得其反,因为宋希濂部的骨干军官,都是清一色的黄埔生,对桂系有天然的排斥,派来的联络队,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白崇禧从武汉败退后,宋希濂被老蒋任命为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彻底脱离和华中总部的节制。大战之际,白崇禧、宋希濂大搞内讧,争斗不止,“将帅不和”的这种程度,焉能不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