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教育每个孩子要懂礼貌,然而老师却从来不敢讲孔融的结局,因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教育每个孩子要懂礼貌,然而老师却从来不敢讲孔融的结局,因为他做了一件无法被原谅的事情。 中国古代有四大天才少年,他们分别是甘罗、孔融、曹冲、司马光,甘罗从小就拜相,孔融从小懂让梨,曹冲从小就会秤大象,司马光也是厉害得不得了,从小就会砸缸。 但是这些天才少年仿佛永远都长不大,因为老师们从来不讲后续的故事,同学们也不清楚他们的结局。 甘罗拜相后就再没了记载,野史中说甘罗在和王后下棋的时候,趁着捡棋子的功夫捏了一下王后的脚被砍了。 曹冲虽然备受曹操的宠爱,却英年早逝了。 长大的天才少年其实只有孔融与司马光。 关于司马光,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司马光后来当了历史学家,写下了《资治通鉴》这部巨著。 要说天才少年中人生最为反转的当属孔融。 我们知道孔融是因为《孔融让梨》的故事,事实上,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并未提及让梨的事,也就是说,这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 孔融真正成名是因为孝,在其父亲去世的时候,孔融因为过度悲伤,一度连站立都困难。 孝在汉朝是很重要的品质,汉朝有一个推荐官员的渠道叫“举孝廉”,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如此孝廉,自然会被人拿来做文章。 汉朝自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的地位逐渐提升。 种种光环叠加在一起,让孔融从小就备受瞩目,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 孔融成年后,被征召为官,然而由于性格上的原因,无法与同僚处理好关系。 因为孔融是一个很会挑毛病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何进晋升为大将军时,孔融被上司派去祝贺,结果何进府上门人不及时通报,气得孔融夺回名片就走了。 这种行为在汉朝时就相当于啪啪啪打何进的脸,要知道何进可是当朝权柄最大的人,当时就有人劝何进,直接把孔融杀了算了。 何进虽然是杀猪卖肉的出身,但是也懂得杀孔融容易得罪士族,对名声不好,不如以礼相待,于是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 如此来看,似乎是杀猪的何进比孔融更懂得礼数。 何进的这个举动恰恰最后害了孔融,孔融以为你个大将军都奈何我不得,谁又能奈何我呢? 从此,孔融的脾气越来越大,见谁跟谁叫板,反正你们不敢把我怎么样。 你想想能在官场上玩的人,哪个人不是人精,孔融的这种暴脾气,没几天就被搞回了老家。 要说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比较重视孔融,真是越没有什么,越要掩饰什么。 何进挂了以后,董卓专权,将孔融安排到北海国当丞相。 其实这次任职对孔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你平时总说自己这厉害,那厉害,现在给你平台了,是骡子是马,咱们拉出来溜溜看。 要说孔融的命也不咋地,刚刚到北海,北海就成了黄巾起义的重灾区。 孔融是嘴强王者,真刀真枪的时候肯定不行啊,在孔融的一番操作之下,北海黄巾之患越来越严重,最后还是刘备前去解了孔融的围。 建安元年时,孔融被袁谭打败,最后丢弃妻子跑到曹操那里,寻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曹操出身稍微有点低,但是文化程度并不低,也乐于拉拢孔融。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两个人应该会有共同话题,成为好友。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孔融被何进、董卓惯出来的毛病,全都撒在了曹操的身上。 不论曹操说什么,干什么,孔融总是要抬杠,要唱反调。 当时正在打仗,粮食生产严重不足,但是有钱人却要用粮食来酿酒。 为了保证粮食供应,曹操下了一个禁酒令。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禁酒令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孔融非要跳出来说,喝酒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德。 这一番话可把曹操气得够呛,他是真的忘了自己咋能混到今天的。 曹操不搭理孔融,孔融却蹬鼻子上脸,想方设法地讽刺曹操,以为这样就能刷存在感了。 后来曹操提倡以孝廉治理国家,继续推行汉朝以来的文化政策。 然而爱抬杠的孔融还是要抬杠说,儿子不过是父亲情欲的产物,母亲不过是生孩子的容器。 此言论一出,任谁都无法接受,因为孔融就是因为孝廉而成名的啊。 曹操听完以后那是直摇头啊,给孔融定了一个死罪,把他砍了。 与孔融齐名的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写到孔融的时候,也是颇为看轻,认为孔融志大才疏,喜欢高谈阔论,做事却没有分寸,简直就是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

0 阅读:4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