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陈景润的夫人坐在丈夫的雕塑旁边,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令人垂

常常说说 2025-01-06 20:11:06

1997年,陈景润的夫人坐在丈夫的雕塑旁边,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令人垂泪的合影。

1977年,当时49岁的陈景润,已是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整天泡在虚拟世界里,对人际交往挺不敏感的,有点笨拙,他从未考虑过婚姻,认为结婚生子是俗事,会耽误他宝贵的科研时间。

同年,陈景润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北京309医院,就在那个地方,他邂逅了那位彻底改变他命运的女子——由昆,当时27岁的由昆,是一名从武汉军区到309医院进修的军医,年轻漂亮,充满活力。

他们的初次见面,源于由昆和同事的好奇,听说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住院,她们便结伴前去探望,这次小聚,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陈景润礼貌地打招呼,简单寒暄几句后,便又沉浸回自己的世界。

由昆的出现,却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丝涟漪,后来,昆被分配到照顾陈景润的病房里轮班,渐渐熟悉了,他们碰面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了。

陈景润开始主动与由昆攀谈,了解她的家乡、工作,甚至询问她是否有男朋友,由昆的坦率和直爽,让陈景润感到轻松和愉快,为了能与由昆有更多交流,陈景润想出了一个“妙招”——学外语。

他以一起学习为由,邀请由昆到他的病房,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敞开心扉,分享彼此的故事,陈景润渐渐地被由昆那爽朗、纯良的性格所吸引。

陈景润和由昆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他鼓起勇气向由昆表白,却遭到了拒绝,由昆认为两人无论是年龄、经历还是性格,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她担心自己无法照顾好陈景润,也害怕无法融入他的世界,陈景润的执着,出乎由昆的意料,他说非得娶由昆不可,而且把由昆提出的问题都仔细想了一遍。

他承诺会包容她的坏脾气,会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他的真诚和毅力,慢慢地让昆心中的冰冷融化,由昆并非对陈景润毫无好感,她敬佩他的才华,也欣赏他的纯粹。

她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会和这么个“大人物”扯上关系,陈景润的坚持让她重新思考起这段感情,最终,由昆被陈景润的真情所打动,她同意和他在一起,还如实跟他说了自己的不足。

陈景润说,这些问题都不在话下,他会用他的爱来接纳她的一切,1980年8月25日,在亲友和组织的祝福下,陈景润和由昆在北京举行了婚礼,这位数学家,整天泡在数字海洋里,终于有了个温馨的小窝。

婚后的陈景润,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柔情和体贴,他觉得昆穿军装超好看,感觉特别有魅力,陈景润开心时,由昆就喜欢穿军装。

1981年12月,他们的儿子陈由伟出生,陈景润提议让儿子姓由,以表达对妻子的爱和尊重,他们给儿子取名陈由伟,"伟"字里藏着对儿子美好未来的憧憬。

1983年,由昆调到北京309医院工作,1984年,陈景润不幸被查出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中国科学院和总后勤部特别允许由昆不用去上班,但保留军籍,工资待遇不变,并且会按照规定正常提升职务级别。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由昆悉心照料着陈景润,陪伴他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由昆对陈景润的去世感到非常难过,尽管遭遇了悲伤,她还是挺了过来,自己把儿子拉扯大了。

在由昆的教育下,陈由伟成长为一个阳光开朗的青年,高中阶段,他选了文科,之后去了加拿大深造,专攻商务,然而,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安排,陈由伟最终转到了应用数学专业,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2005年,昆和陈由伟商量后,决定把陈景润的手稿无偿捐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他们认为,这些手稿是国家的财富,应该属于国家。

在大多数人眼中,陈景润是一个不善言辞、性格孤僻的数学天才,他对数学研究情有独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上面,然而,在与由昆的相处中,他展现出了鲜为人知的温柔和体贴。

他会在由昆值班时,主动找她聊天,关心她的生活;他会因为由昆的一句夸奖而感到开心,也会因为她的拒绝而失落沮丧;他会认真倾听由昆的顾虑,并努力给出解决方案。

爱情,让这位数学巨匠变得更加有人情味,他不再是沉迷网络的“怪人”,现在是个能感受爱意和给予爱的人。

徐迟那篇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让陈景润的名字变得广为人知,他成为了“科学春天”的象征,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邓小平同志曾亲切接见陈景润,并对他的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陈景润的成就,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时代的机遇。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 阅读:0
常常说说

常常说说

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