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美国旧金山一位濒死的老人,希望死后墓地能朝向金门大桥用来遥望故乡。可没想到如此思恋故国之人,竟是昔日令人毛骨森森的军统头目毛森呢? 这个濒死的老人叫毛森,1908年出生于浙江江山县,或许在今天,提起他的名字已经不为人知,但在70多年前,他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是国民党军统的一名高级特务,以冷酷与无情著称,被人称为“毛骨森森”。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却表现出了与这个绰号截然不同的一面——一种深切的思乡情怀。 毛森出身贫寒,是家中兄弟三人之一,小时候家里连温饱都难以保障,读书对他来说更是难得的机会。 他直到15岁才进入小学,却展现出惊人的聪明才智,小学未毕业时,他冒用同乡的文凭考入了省立浙江衢州第八师范学校。 可以说,这一举动为他后来的道路埋下了伏笔,师范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小学教员,生活安稳却单调,但毛森并不满足于此。 1932年,他决定考入浙江警官学校,在警校期间,他与戴笠、毛人凤结识,戴笠是当时军统的灵魂人物,而毛人凤则是戴笠的心腹。 毛森因冒名顶替的事情被毛人凤识破,但他冷静地坦白自己的经历,展现出了非凡的机智和胆量。 这一表现不仅没有让毛人凤追究,反而让他得到了认可,并将名字改为“毛森”,从此,他踏上了特务生涯的快车道。 毛森在1932年福建事变中崭露头角,当时,蒋介石为了围剿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调动了10万大军,却担心当地驻军反叛。 戴笠派毛森以“军事杂志记者”的身份潜入福建,成功策反了驻军独立第45旅的旅长张殿基。 张殿基的投诚为蒋介石的进攻提供了重要支持,毛森也因此一战成名,这次行动让戴笠开始重视他,将他提拔为福州市警察局特警组主任。 毛森以冷静、果敢、擅长游走于黑白两道而闻名,这些特点为他在军统内部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抗战全面爆发后,毛森的活动更为频繁,他先是回到家乡浙江江山,组建了一支500人的武装别动队,担任队长。 他被赋予在敌后组织破坏、策反和情报工作的任务,这期间,他与胡德珍结婚,后者不仅是他的妻子,也是他工作上的重要伙伴。 胡德珍聪明果断,与毛森一同参与了许多秘密行动,毛森的冷酷手段也在抗战期间得到了全面展现。 1939年,毛森在杭州潜伏时因叛徒出卖被日军逮捕,他在狱中表现出极大的冷静与智慧,坚持自己是普通商人,拒不承认任何罪名。 胡德珍在外策划营救,买通汉奸,联合商界人士向日本人作证,经过多方努力,毛森被成功释放。1942年,毛森在上海再次被捕。 这次,他的军统身份被确认,敌人加强了看管,他通过收买监狱里的中国狱警,依然成功越狱。 逃出监狱后,他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再次被戴笠委以重任。 抗战胜利后,毛森被派往上海,负责接收汪伪政府的财产,这次,他不仅名利双收,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他开始执行针对中共地下组织和革命力量的镇压工作,他在1949年担任上海市警察局局长,疯狂逮捕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 他的冷酷无情达到了顶点,先后逮捕了3000多人,其中300多人被处决。 尤其在解放军即将进入上海的最后时刻,他加快了屠杀进程,甚至对孕妇和青年学生也不放过。 在这些残酷的镇压行动中,毛森表现得冷静而高效,但他的人性却被埋葬在血腥与杀戮之中,他的绰号“毛骨森森”正是这一时期得来的。 随着解放军攻入上海,他不得不仓皇撤往台湾,自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到台湾后,毛森虽然继续担任一些职务,但很快因与蒋经国的权力斗争而失势,他拒绝配合蒋经国交出“游击队名单”,最终被迫出走香港。 后来,他辗转逃往冲绳,最终定居美国,从一位不可一世的军统高官,到一位隐居他乡的老人,这种转变对毛森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晚年的毛森在美国的生活平静却孤独,他的子女学有所成,其中三子毛河光成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专家,并多次回国讲学。 毛森通过子女了解了祖国的变化,对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表示赞赏。他曾多次对家人说:“共产党了不起,人民政府了不起。” 这些话语,也许是一种迟来的反思和认同。 随着年岁的增长,毛森的思乡之情愈发浓厚,他开始与家乡的亲友通信,甚至设立了助学金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弥补内心的遗憾,也重新建立与故乡的联系。 1992年5月,84岁的毛森终于带着妻子和长子回到了阔别43年的家乡浙江江山,他站在江郎山下,看着当年刻下的抗日题词,感慨万分。 他颤抖着写下“谢谢亲爱的乡亲们”八个字,表达对故乡的感激和眷恋。 这次回乡之旅成为他生命中最后的亮点,同年10月,毛森因病在美国去世。 他的墓地被选在旧金山的一处华人公墓,面向金门大桥,他希望通过这座桥梁,遥望自己一生无法忘怀的故土。
1992年,美国旧金山一位濒死的老人,希望死后墓地能朝向金门大桥用来遥望故乡。可
疾冰预防说
2025-01-06 18:08:32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