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开放几胎,中国人口都会萎缩!”著名人口专家黄文政摊牌了,直击当今的社会痛点

疾冰预防说 2025-01-06 18:08:31

“不论开放几胎,中国人口都会萎缩!”著名人口专家黄文政摊牌了,直击当今的社会痛点,以长远来看,这会对总体经济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现在的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已经达不到1000万。 如果生育率持续低迷,这种趋势不仅无法逆转,还会进一步恶化。 黄文政提醒大家,人口结构的失衡早已超出了家庭的范畴,它将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陷入如此严峻的人口困境?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经济压力,从住房到教育,养育孩子所需的成本正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以北京为例,一套90平方米的刚需房总价高达540万元,这也相当于一个普通家里十多年的收入了。 可教育支出是一个望不到边的无底洞,课外辅导、兴趣班、升学考试的花费不断增加,让许多父母捉襟见肘。 有人算过一笔账,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一个普通家庭可能需要投入上百万元,这让许多家庭在生育前深思熟虑,最终选择只生一个甚至不生。 经济负担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职场对女性的不友好,生育不仅对女性的身体和时间提出了要求,更可能成为她们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黄文政在演讲中提到,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会对育龄女性避之不及,担心她们在怀孕和带娃后无法全力投入工作。 这样的歧视现象已经广泛存在,让许多女性不得不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对于不少职业女性来说,生孩子意味着“牺牲”,而这种观念在城市中尤为普遍。 文化观念的转变同样深刻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生育选择,在传统社会当中,多子多福是一种很普遍很正常的认知,养儿防老也是家庭中最主要的考虑。 但在现代社会,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有生活品质的重要被更多人所认可,生育被认为是一种束缚自由的选择。 这种观念转变在东亚地区尤为明显,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在内的华人社会,生育率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种低生育率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氛围息息相关,且相互作用,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意愿。 2016年,中国政府开始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希望通过放宽生育的限制增加出生人口数量,可政策的效果远远不如预期的好。 黄文政指出来,政策的调整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生育意愿的根本变化,哪怕政策继续放宽,甚至全面取消生育限制,出生率也不太可能回升至更替水平。 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和个人价值的变化,使得这个问题比政策调整更为复杂。 人口萎缩的直接后果已经显现,出生人口的减少削弱了消费市场的活力。 以房地产为例,年轻人的购房需求下降,直接导致三四线城市出现楼盘空置率上升的现象。 一些区域甚至形成了“鬼城”,开发商入不敷出,而房地产的颓势又牵连到相关行业,包括建筑材料、家电和家居等产业,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扩大。 更深层次的影响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用工荒的问题开始在部分地区出现,企业为此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但这也同时增加了运营成本。 长此以往,企业竞争力会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因此受到拖累。 此外,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更是雪上加霜,根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会从2023年的18.7%上升到30%。 一个年轻人需要承担很多老年人的生活成本还有照护责任,而养老金的入不敷出问题也在逐渐显现。 目前养老金制度依赖于年轻一代的缴费来支持退休人口,但如果年轻人数量持续减少,这一制度将难以维系。 黄文政与梁建章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一项颇具争议的建议,将养老金与生育挂钩。例如,养育更多孩子的父母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养老金,或者提前退休。 这一提议虽然在社会上引发了讨论,但也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生育不仅是个人的家庭选择,也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危机虽然深重,但并非无解,黄文政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比如提供直接的生育津贴。 这一项措施不只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对提高生育意愿产生实际的效果。 国际经验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些启示。以色列的生育率高达2.98,其中即使是世俗家庭的生育率也达到了2.3。 这与政府和社会对生育的重视密不可分,此外,北欧国家和法国通过大规模的育儿津贴和社会保障,将生育率稳定在1.7-1.8之间,这些经验值得参考。 时间显然不站在中国一边,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将加速对经济、社会的冲击。 但黄文政坚信,生育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政策的支持、社会的共识、个人的选择,三者需要紧密结合。

0 阅读:1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