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因田某一时冲动,损坏了杨某的路虎车辆后视镜及家中大门。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在民警的调解下,达成了《治安调解协议书》,田某赔偿了相应的维修费用。然而,事后田某却反悔了,他认为自己没有损坏财物,杨某也不是车辆的真正主人,且杨某未能提供充分的修理证据。在经历了一审、二审的法院审理。田某能否成功追回那笔赔偿款呢?杨某又能否守住自己的权益呢?
(来源:裁判文书网)
事发当天,田某和杨某,因为一次停车的小事,竟然动起了手。当时,杨某将自己的路虎车停在了公司门口的路边,而田某认为这影响了他的出行。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逐渐升级。田某在情绪激动之下,挥手砸向了杨某的路虎车后视镜,还一脚踹坏了杨某家的大门。
杨某见状,立刻报了警。民警很快赶到了现场,将两人带回了派出所。在民警的调解下,田某和杨某最终达成了《治安调解协议书》。
协议中明确写道,田某需向杨某赔礼道歉,并赔偿车辆后视镜维修费10858元。杨某则承诺不追究田某的任何法律责任,双方一次性解决此事,日后不得再因此事发生矛盾。
田某的妻子赵某当天就向杨某支付了维修费10358元(协议中的10858元可能是预估金额,实际支付时有所调整),还交了500元的大门维修押金。
第二天,田某将杨某的大门修复完毕,杨某也爽快地退还了押金。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田某事后却反悔了。
田某认为,自己没有损坏杨某的车辆和大门,是杨某诬陷他。他提出,杨某没有提供警务站调取的视频证据来证明是他损坏的财物。
而且,那辆路虎车的真正主人是马某,杨某只是使用者,没有权利向他索赔。再者,杨某也没有提供修理车辆和大门的发票及鉴定手续,不能证明实际的损坏事实和维修费用。
于是,田某一纸诉状将杨某告上了法庭,要求杨某退还他支付的11358元赔偿款。一审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认为田某和杨某在民警的主持下自愿签订的《治安调解协议书》是合法有效的。
田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协议签订后,田某已经履行了赔偿义务,现在要求返还赔偿款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了田某的全部诉讼请求。田某不服,提起了上诉。
在二审期间,杨某提交了一份关键监控视频的证据。视频中清晰地显示了田某损坏车辆和大门的过程。
田某虽然对视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都表示否认,但他却无法提供任何相反的证据来反驳。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这份监控视频与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米东区分局稻香路派出所出具的《治安调解协议书》中记载的事实相互印证,能够证实田某的损害行为确实发生。
而且,杨某作为车辆的实际使用人,有权向田某主张赔偿。至于修理发票和鉴定手续,并不是认定损害事实和赔偿金额的唯一依据。
双方在调解协议中已经就赔偿金额达成了一致意见,田某也自愿履行了支付义务。
那么,以法律的角度该如何看呢?
一审法院依据的是《最高法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2]29号第四条。该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调解协议有效:
(一)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在本案中,田某和杨某在民警的主持下,自愿签订了《治安调解协议书》。田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且,从协议的内容来看,它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一审法院认定该协议是合法有效的。
田某认为,杨某没有提供警务站调取的视频证据来证明是他损坏的财物。然而,在二审期间,杨某已经提交了监控视频作为证据。
这份视频与《治安调解协议书》中记载的事实相互印证,能够证实田某的损害行为。因此,田某的这一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田某还提出,杨某不是车辆的实际所有权人,主体不适格。但根据法律规定,杨某作为车辆的实际使用人,有权向田某主张赔偿。
因为田某的行为已经侵害了杨某对车辆的正常使用权益,并造成了财产损失。所以,田某以杨某主体不适格为由要求返还赔偿款,同样不能成立。
至于田某提出的第三个上诉理由,即杨某未能提供修理车辆及大门的发票及鉴定手续,不能证实损坏事实。这一理由也不能成立。
因为双方在调解协议中已经就赔偿金额达成了一致意见,田某也自愿履行了支付义务。这说明田某对车辆损坏事实以及赔偿金额是认可的。
在此情况下,杨某是否提供修理发票及鉴定手续,并不影响双方基于调解协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综上所述,二审法院认为田某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
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由田某负担。(文中人名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