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时期我国古人就会用热水造冰了!这项技术被称为"夏造冰":制冰时,将水倒入一个大坛子中,烧开后将坛子密封起来,用绳子吊着放入深井之中,冷却3到4天,一坛冰就造好了!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制冰技术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庄子》中就有关于夏天制造冰块的记录,这表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制冰技术。 到了西汉时期,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对这种制冰技术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记载。在《淮南子·说林训》中,明确描述了用热水在夏季制造冰块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夏造冰"。 这项技术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古人长期观察自然现象的结果。在漫长的实践中,古人发现了水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些特殊变化规律。 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技术在民间和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从西汉一直到明清时期,"夏造冰"技术一直作为重要的制冰方法存在。 在古代皇宫中,冰块不仅是消暑解热的必需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每年夏天,皇宫中都需要大量的冰块来满足饮食和降温的需求。 除了皇室贵族,随着制冰技术的发展,一些富裕的商户和官宦人家也开始在夏季制冰或储存冰块。这些冰块不仅用于冷饮,还被用来保存食材。 在古代医疗中,冰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典籍中记载,冰块可以用于退烧、消肿,甚至在一些外科手术中也会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夏造冰"技术与其他制冰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需要依赖自然环境中的低温,也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储存冬季的冰块。 这种制冰技术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尽管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物理学理论,但通过反复实践和经验积累,古人已经掌握了利用温差和压力变化制造冰块的方法。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夏造冰"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这项技术不仅满足了古人在炎热夏季对冰块的需求,还推动了相关工艺和器具的发展。 在冰块的使用过程中,古人还发明了各种保存和运输冰块的方法。他们设计了专门的冰窖、冰箱和运冰工具,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冰、储冰、运冰体系。 在古代制冰技术中,"瓮"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工具。这种特制的容器外形酷似我们现在常见的陶坛,但在设计上有其独特之处。 瓮的最大特点就是"小口大肚"的造型,这种设计不是为了美观,而是有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瓮口要小到能够严密封住,但又要保证足够大小方便倒水和取冰。 制作瓮的材料也有严格要求,必须选用上等的陶土精心烧制而成。这种材料既要保证瓮体强度,又要具备适当的导热性能。 瓮的密封技术堪称古代工艺的精髓。古人使用多层棉布蘸取特制的封泥,将瓮口严密封住,确保内部气密性。 在制冰过程中,首先要在瓮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约占瓮体容积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是古人经过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最佳用水量。 接下来是关键的加热步骤,需要用大火将瓮中的水烧开。在加热过程中,瓮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将瓮内的空气逐渐排出。 等水完全沸腾后,立即用准备好的密封材料将瓮口封住。这个封口的过程必须迅速而严密,不能让外界空气进入瓮中。 将密封好的瓮用结实的绳索绑好,缓缓放入预先选好的深井中。深井的选择也很重要,井水温度要够低,水位要保持稳定。 当热瓮进入井水中后,瓮内外会产生巨大的温差。瓮内的水蒸气开始迅速冷却,体积急剧收缩,在瓮内形成接近真空的环境。 这种真空环境与外界的压力差,再加上井水的持续冷却作用,会导致瓮内剩余的水分子运动减慢。经过三到四天的时间,瓮中的水就会逐渐结冰。 制冰成功的关键条件包括瓮的大小要合适。太小的瓮无法产生足够的压力差,太大的瓮则不容易均匀受热和冷却。 环境湿度的控制也很重要,过高的湿度会影响水分子的运动和冰的形成。井水温度必须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通常要选在背阴处的深井。 密封材料的选择和密封手法也是制冰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密封不严,外界空气进入会破坏瓮内的真空环境,导致制冰失败。 整个制冰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暗含多重物理变化。水的沸腾、蒸汽的冷凝、压力的变化、温度的降低,每个环节都必须恰到好处。 这种古老的制冰技术,完美地运用了液体气化吸热和凝结放热的原理。虽然古人不懂现代物理学理论,但他们通过实践掌握了这些自然规律。
原来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时期我国古人就会用热水造冰了!这项技术被称为"夏造冰
文山聊武器
2025-01-01 22:16:33
0
阅读:8999
用户14xxx18
先不说这种办法能不能制冰,就你说的坛子口小肚大,那你咋把冰从中取出来?明明古人用的是硝石吸热反应造冰,让你们这种不懂装懂的人说成古人用深井热水制冰。误人子弟啊!
呵呵 回复 01-02 22:07
硝石造冰现代博主无一复原成功,最成功的也不过是造出了冰水混合物,说明这个所谓的造冰技术压根不靠谱,就更不用提这个技术了。
息灭贪瞋痴 回复 01-02 20:28
结冰了不用取出来?就算取罐子能比冰硬[捂脸哭]
我有个朋友
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这种方法是制不出冰的。
用户10xxx62 回复 01-03 00:42
热平衡
傻得有水平 回复 01-03 01:16
我知道酸菜坛子,但我认为结冰并非是低压改变冰点,那就算成冰,也不过冰霜罢了,而且还不是零度以下的冰。我分析的原理是,水和水蒸汽在固定温度下的平衡,低气压更好,但并非绝对必须,封气与封水难度完全不同。只要容器内的水面比泥面低一些,使这一部分传热慢于上部与井水接触传热即可。类似冰箱的原理,冰箱靠氟利昂等制冷剂的液化然后汽化吸热来制冷。古人则是直接利用水汽化时带走热,然后在上部与井水换热冷凝,再流回底部,使瓮内水温执续下降,直至下部水与泥的传热与上部水汽与井水的传热平衡。
cqs2000
胡编乱造[滑稽笑]
只聊一小时
最早最常用的不就是窖冰吗?冬季大河取冰,岸边堆好了以后用泥草覆盖,到夏天出售。鹿鼎记里的虚竹和公主不就是在冰窖里拍拍拍吗。
只聊一小时 回复 01-02 20:29
哈哈哈,开个玩笑而已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都看过。
用户10xxx65 回复 01-03 00:21
省事
失败的小镇做题家
这种造出来的叫深井冰[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
永远不要相信
越是真空越结不了冰,水会在很低的温度下沸腾,变成气体。有本事你倒是可以给瓮施加2000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在这种压力下,水会在十多来度就结冰。
用户10xxx40
假的。古人骗外人的。你还当真
永烁星光
第一步用沸腾的甲基苯丙胺饱和溶液,冷却3-4天,“冰”就造好了……👮🏻♂️来的时候你可以把《淮南子》掏出来狡辩一下……
旺1666 回复 01-02 19:37
这个冰毒性有点大,
雷hs665
热罐体突遇冷水不会碎裂吗?
胖胖
会不会下次再来个钻木取冰?😓
滟滟
先拿出实物来再吹!
诗云禅心
深井冰就是这么来的
飞一夏
深井冰?
傻得有水平
似乎有道理。因为瓮内有水不可能出现真空,而外界空气又进不去。假设井底水温为4℃,那么瓮内必须维持一个相应的水蒸汽压,于是必须有水在低温下气化,带走热量,然后被井水再液化。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即瓮内只有水蒸汽和外界热交换即文中上部和井水接触,瓮底则应尽可能隔绝热交换。这方法如果为真,古人对物理的研究相当恐怖,绝不是所谓实践误打误撞可以成功的。
问你怕未
假的,罐内就算是真空,也要跟外界热交换,不可能介质低于零度的冰。
辛壬癸甲
开了眼界,古人聪明
Tigervista 回复 01-02 12:57
无法复制,难辩真假
泥煤 回复 Tigervista 01-02 23:14
越王勾践剑
蓝海
出处?作者亲眼目睹或亲耳听说过吗?高度怀疑真实性!
白浪滔天 回复 01-02 21:20
明显假的
用户14xxx29
试试就知道真假啊
老子论道上帝小儿
不好
鱼满舱
东北玩冰雕的都说了:用的是去年切好的冰,也不用冰窖,就露天码整齐,再盖上稻田、油布等隔绝材料,太阳晒一个夏天还能剩下一大半![大笑][大笑][大笑]
祖传秘方一针见笑
做不出冰,但确实可以降低水温!
用户15xxx34
小编现场表演一下,傻子一个
不知是谁
据说能造少量,原因是气体膨胀收缩,跟空调一个道理
知了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深井冰!
山人
[屎]
呦呦鹿鸣
你他娘真是个天才。也别瓮了,小编就试试把一锅烧沸的砂锅放到灌冷水的水槽中激一下
丁小钉
深井冰,地震仪,木牛流马。。都是扯蛋,古人吹个牛逼,后人非要给老祖宗脸上把金箔给贴瓷实喽
用户20xxx65
只要井足够深,理论上是可以的,比如深度到了南极
霖霖最棒
这井够深的,夏天能把水凉到0°以下还不上冻,10000米挡不住吧[狗头][狗头][狗头][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