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在鲁迅病逝的那个下午,一位日本雕塑家征得鲁迅家人同意后,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31 16:49:41

1936年10月19日,在鲁迅病逝的那个下午,一位日本雕塑家征得鲁迅家人同意后,将石膏敷在鲁迅脸上拓出了一个脸模,期间将20根胡须和2根眉毛一并粘了下来。虽然是个有些尴尬的往事,却也令鲁迅的毛发至今被留存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内。 1881年9月,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祖父周介福曾在京任职,父亲是秀才出身。这种家庭背景给予了鲁迅早年的教育条件,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方向。 祖父倡导自由读书的理念,使得年轻的鲁迅在传统教育的框架中找到了一丝突破口,为他后来思想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22岁时,鲁迅远赴日本留学,最初选择学习医学。 他深刻认识到,医学在日本的维新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是希望通过学医来拯救自己的同胞。 但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在看一部电影时,画面中一名中国人因做侦探被处决,而周围的同胞却冷漠地围观这一惨剧,鲁迅感受到国人的麻木与愚昧。 他认识到,单靠医学治愈个体的身体疾病并不能挽救整个民族,更重要的是唤醒国人的精神。 于是,他毅然放弃学医,开始用笔代替手术刀,从此踏上了文学启蒙和文化救亡之路。 回国后,鲁迅迅速投身到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中国近代文学革命的旗手。 他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封建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向旧文化发起挑战。 《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一系列作品直指传统伦理的伪善和专制制度的腐朽。 在军阀混战时期,他为被迫害的学生发声,与反动势力进行舆论斗争,展现了作为文人的正直与担当。 鲁迅对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弊端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以文为武,戳穿黑暗统治的虚伪,抨击压迫人民的政权。 尽管屡受威胁,他依然执笔为民发声,展示了不畏强权的勇气和坚定的立场。 在30年代,他与我党领导的文艺工作者合作,为无产阶级文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左联的领袖,他领导文艺界反击国民党对无产阶级文艺的扼杀,成为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推动者。 鲁迅不仅在文学领域成就卓著,还在艺术和设计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倡导者,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 鲁迅深知版画在传播革命思想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力支持和推广这一艺术形式,推动了革命木刻艺术的热潮。 1936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鲁迅依然不辞劳苦地参加全国木刻展览,与青年艺术家合影交流。他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年轻一代,为革命艺术的发展贡献了最后的力量。 此外,鲁迅还留下了不少独具匠心的设计作品。 例如,北京大学校徽就是他在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设计的。校徽中,“北”字被设计成两个背靠背的形象,“大”字则像一位正面站立的人物,整体呈现出三人协力的寓意。 这一设计不仅展现了鲁迅对艺术的独特见解,更体现了他对青年人的深切期望。 他希望年轻人能够摆脱冷漠与自弃,积极向上,为社会带来光明与希望。 1936年,鲁迅因病逝世。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依然关注着革命事业,身体虚弱却精神不减,参观木刻展览,与青年艺术家们合影。 他用笔耕和行动唤醒国人,直至生命的尽头。 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如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无数中国人前行的道路。 鲁迅一生笔耕不辍,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躺在病榻上,面容安详,仿佛只是陷入了沉睡。 消息传出,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就在这时,一位名叫高村光太郎的日本雕塑家出现在鲁迅的寓所。他想为鲁迅拓一个脸模,以示纪念。 当时正值哀悼之际,高村的请求难免有些唐突。 但经过与鲁迅家人沟通,高村最终还是得到了同意。 高村先用毛刷蘸上凡士林,仔细地涂抹在鲁迅脸上,然后才把调好的石膏糊小心翼翼地敷上去,等石膏凝固成型后再取下来,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高村取下脸模时,竟意外地将鲁迅脸上的20根胡须和2根眉毛一并粘了下来,这着实让在场的人哭笑不得。 谁料到,堂堂鲁迅先生竟会以这种方式"失去"自己引以为豪的胡须。 尽管令人哭笑不得,但这一幕也让鲁迅先生的面容永远凝固在了那一天。由此拓出的脸模经后续加工,成为了鲁迅的三维肖像,栩栩如生。 而那20根胡须和2根眉毛,也被视为无价之宝,与脸模一起被妥善收藏。 时光荏苒,转眼数十载已过。 重提往事,鲁迅先生生前的点点滴滴似乎还历历在目。 如今,当人们走进上海鲁迅纪念馆,仍能看到当年留存下来的那些毛发。它们虽然只是区区数根,却见证了这位伟人的不凡一生。 相较于鲁迅先生丰富的文字遗产,这些毛发实在微不足道。 然而,正是通过它们,我们得以窥见文豪鲁迅的另一面——他不仅是笔耕不辍的作家,更是血肉之躯的凡人;他曾长须飘飘意气风发,也曾卧病在床形容憔悴。 纵使往事早已远去,大师的风范却永存心间。 那些为纪念而留存的毛发,虽称不上典雅,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透过它们,我们得以更立体地认识鲁迅,理解他,铭记他。 这位民族脊梁已长眠于地下,但他高扬的文学旗帜,却永远在中国文坛上空飘扬。

0 阅读:708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