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大乔想随他而去。小叔子孙权拉住她:“嫂嫂,莫做糊涂事,你还有我,难道你忘了兄长的遗言了吗?”大乔听完,哭得更加伤心。处理完丧事,孙权就秘密囚禁了嫂子大乔。 三国时期的二乔,被后世诗人和文学作品描绘为绝世佳人,她们的名字镌刻在历史和传说中,成为美貌与才情的象征。 在乱世之中,她们的命运却始终被历史洪流裹挟,最终归于凄凉。 大乔与小乔姐妹同为江东豪杰的妻子,一个嫁孙策,一个嫁周瑜,看似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但其命运却各有悲欢。 二乔本姓“桥”,是东汉末年庐江皖县人,因历史记载不详,更多的信息来自后世文学传说。她们的父亲乔公是当地的一位名士,两位女儿因美貌惊人而名动一时,就连远在许都的曹操父子也曾听闻她们的芳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在夺取皖城时,与周瑜一同慕名前往乔府求亲,分别迎娶了二乔姐妹。 孙策时年25岁,周瑜亦同龄,两人皆为江东俊杰,孙策因雄略而被誉为“小霸王”,周瑜则以文武双全闻名。 在世人眼中,这对姐妹花嫁给两位英雄豪杰,似乎是一段极为美满的婚姻。 然而,二乔的命运并未如她们的美貌一般绚烂,反而因乱世与丈夫的离世而充满悲凉。 大乔嫁给孙策后,本该与这位雄才大略的丈夫共享江东盛业。 孙策志在开疆拓土,东征西讨的他鲜少留在家中,夫妻聚少离多。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孙策外出打猎。尽管亲信将领多次请缨随行,他却均婉拒了。 不料,仇家竟得知消息,埋伏在必经之路。孙策虽凭借一己之勇突围而出,但还是身负重伤。 伤势过重,数日后,孙策终因伤重不治,英年早逝,时年仅26岁。 孙策之妻大乔,闻听噩耗,悲痛万分。她要随夫君而去,却被小叔子孙权拦下。 孙权见嫂嫂以死相逼,连忙劝慰道:"嫂嫂,万望三思!想想兄长的遗言,他临终时还惦念着你。你若离去,他在天之灵该如何安息?" 大乔听到"遗言"二字,心中一震,泪如泉涌,想到丈夫对自己的嘱托,悲伤更甚。 孙权见状,暗暗松了口气,他知道孙策另有安排,只是不便明言。 孙策去世后,孙权继承了他的遗志,开始掌管江东大小事务。尽管孙权年纪尚轻,资历也较浅,但他勤于政事,注重民生,很快就赢得了民心和人心。 大乔虽身陷囹圄,却也暗中为孙权出谋划策,提供莫大助力。 在内外夹击之下,孙权的统治渐渐稳固,江东局势日趋强盛。 孙权对大乔也是防备甚深,他虽未明言,却暗中将大乔软禁,让其无法与外界接触。 表面上,大乔衣食无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实际上,她却如笼中鸟,寸步难行。 孙权还专门指派心腹看守,防止其生出他念。大乔虽身处囹圄,却也隐隐察觉此中缘由。 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孙权为了巩固政权,排除异己,但她却无力回天。 在这华丽的牢笼中,她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祷,盼望有朝一日,真相大白,冤屈得雪。 这个昔日的江东名门闺秀,在这座华丽的牢笼中,渐渐憔悴苍老。她日日夜夜思念亡夫,却无处诉说;她眼看着昔日的盟友变成冤家,却无力回天。 造化弄人,孙权临终前却突然醒悟。 他唤来大乔,向其道明实情,原来一切都是孙策的安排。 孙策早已预料到孙权可能昏庸,才让大乔辅佐其子,以保江东社稷。 孙权说完这番话,就撒手人寰。大乔神情复杂,她终于明白了丈夫当年的良苦用心,也理解了小叔子的难处。 她擦干眼泪,挺直腰杆,准备完成亡夫的遗愿,辅佐孙氏子孙,再创辉煌。 相比姐姐命运的凄苦,小乔的人生稍显幸运。 嫁给周瑜后,小乔与丈夫琴瑟和鸣,情意深厚。周瑜不仅才华横溢,还在赤壁之战中成为挽救东吴的关键人物。 两人在婚后共同度过了11年的恩爱岁月,但乱世之中,英雄总是难有长久的陪伴。 周瑜在与曹操、刘备的对峙中立下赫赫战功,却未能逃过天命的无常。 在准备征伐益州之时,周瑜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巴丘,时年36岁。 令人遗憾的是,小乔未能在丈夫临终时陪伴在侧。 周瑜去世后,遗体被安葬于庐江东门,而小乔则选择住守庐江,抚育遗孤,继续为周瑜的家业付出。 根据记载,她病逝于公元223年,时年47岁,葬于庐江西郊,与城东的周瑜墓遥遥相望。 这位倾世佳人,用一生守护家庭与亡夫,但终究没能逃脱乱世女性的宿命。 曹操虎视江南,向来被后人解读为不仅觊觎江东的地盘,也垂涎江东的美人。 传闻曹操曾立下誓言:“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 这段传说虽难以考证,但在后世文化中却广为流传。杜牧的《赤壁》一诗,更是让“铜雀春深锁二乔”成为佳话,将二乔的命运与三国的历史紧密相连。 然而,真实的历史中,二乔并未被曹操所掳,她们的命运由她们的丈夫和家族所主导。 尽管未成为曹操实现帝业的牺牲品,但她们的人生仍未能逃脱乱世的桎梏。 大乔早早守寡,孤独终老;小乔虽有短暂的幸福,却最终独自面对丧夫之痛,晚年与遗孤相伴。 在那个纷争不断的时代,女性的命运往往依附于家族和丈夫。 大乔与小乔虽因美貌而被载入史册,但她们的生命轨迹却并不由自己掌控。
为什么刘邦朱元璋能成事,黄巢李自成就失败了呢?
【19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