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派系分阶段, 不同时期派系斗争的原因有差异,可以分四个时段: 第一时段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前后直到1928年东北易帜。 第二时段是1929年到1938年汪精卫出逃。 第三个时段是抗日战争到1945年国民党六 大。 第四阶段是1945年国民党六大到1952年国民党七大。 每个时段都可以再细分为几个小时段, 派系产生的原因有政治理念因素, 有地方势力因素, 也有长官人事因素。 第一个时段是国民党改组为革命党然后形式上统一全国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纷争是政治因素为主, 也带有一些地域色彩。 第一个子阶段是孙中山屡次失败选择联俄联共以后, 国民党内很多年轻一些的政治人物比如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一些人地位上升很快, 同时很多有才华的共产党人也在国民党内担任了重要职务。这样的局面造成了一些革命资历更老的国民党人物的不满, 在孙中山逝世后, 这些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西山会议, 可以说是国民党内一次分裂。不过这些人群众基础不强,影响有限, 不过可以视为国民党内一次轮替,这些人也被称为西山会议派, 在不短一段时间有一定影响。这一阶段是政治因素主导。 第二个阶段是国民党右派和国民党左派以及共产党在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中的斗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8月廖仲恺遇刺,造成了一个局面,是蒋介石与汪精卫逼走了许崇智, 逼胡汉民出国考察, 蒋介石在军队和党内影响力大增,汪精卫成为了国民政府主席。到1926年下半年, 誓师北伐,然后军事上势如破竹。到1927年, 国共矛盾爆发, 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清党”和“分共”。 第二阶段国民党虽然形式上统一全国, 但是新的纷争又起。第一阶段是改组派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新军阀乱斗阶段。纷争可以分为两条线, 一个是政治方面的线, 体现是蒋汪胡之间的斗争。第二个是军事线, 主要是国民党几大新军阀。汪精卫胡汉民在党内的地位很高, 影响力很大, 在这个阶段政治影响远强于蒋介石, 蒋介石还不能彻底抛开他们。到北伐战争结束, 几个主要的军政集团有蒋介石第一集团军, 冯玉祥第二集团军, 阎锡山第三集团军和李宗仁第四集团军, 此外还有张学良的东北军, 四川贵州一干势力。 经过多次争斗, 到中原大战结束, 最后的局面是冯玉祥下野, 西北军很多不复存在, 一些部队投了蒋一些投了张学良, 阎锡山退回山西, 李宗仁退回广西, 东北军张学良影响力大增。这个阶段是明争为主,也为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内部很多暗线矛盾埋下了伏笔, 最后的结果是蒋介石军政力量达到党内最强, 但是还没有一统天下的程度。 第二阶段第二子阶段是1931年一年有两大重要事情一个是胡汉民被软禁一个是918事变。918事变,张学良丢了地盘, 实力声望大降。胡汉民被释放, 国民党召开四大。最后形成了以胡汉民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 两广和南京分庭抗礼, 张学良的东北军实力大减,蒋汪重新合作。 第二阶段第三子阶段是1931-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中原大战以后蒋介石一大任务就是围剿红军。基本局面是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这个阶段张学良东北军一再遭受打击。蒋汪的政策也不得人心, 相继出现了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抗日反蒋色彩很浓的历史事件。同时借着围剿红军, 蒋介石吞并了贵州军阀王家烈, 深度影响了四川军阀。蒋介石党内地位大提升, 东北军独立性消失, 很多部队被改编。从此再也没有国民党内成气候的公开的军事反蒋力量。 第二阶段第四子阶段1936年西安事变到1938年汪精卫出逃河内。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蒋介石的领袖地位开始巩固。1938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当选总裁,从这时候开始蒋介石的全党领袖地位正式巩固。 从此国民党内蒋介石独强。从此其他反蒋势力基本上开始蛰伏, 直到解放战争爆发。 第三阶段过程比较简单, 国难当头, 国民党内部整体团结, 但是也是暗流涌动。一方面之前一些旧日失败者还没有彻底消失, 比如阎锡山还牢牢控制山西, 李宗仁还控制住广西, 云南有龙云, 四川军阀还有独立性, 西北有盛世才, 三马等等。抗日战争中还有类似傅作义的影响力上升到解放战争中感觉已经形成了新的山头。 最后一个阶段, 解放战争过程中基本上就是派系问题总爆发阶段。基本上就是地方派系大部分和老蒋都有一本血泪账, 另外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的整编和一些编余军官问题老蒋也不公平。 综合下来, 就是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的政治联盟和盟军性质, 在第一代魅力领袖孙中山去世以后, 开始了长期的裂变和蜕变过程,虽然能看出蒋介石一直上升的趋势, 但是也无力彻底消灭斗争失败者, 所以国民党内还是存在不同的地方势力, 同时老蒋自己的用人原则也让自己的支持者直接派系林立, 有时候他自己也无法完全压服这些自己一手创建的势力。
国民党的派系分阶段,不同时期派系斗争的原因有差异,可以分四个时段: 第一时段
长江有大中
2024-12-27 19:32:08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