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洪霞卖掉房子,高价赎回丈夫遗体,而她发现衣服口袋里

宋看社会 2024-12-27 12:15:49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洪霞卖掉房子,高价赎回丈夫遗体,而她发现衣服口袋里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两句话,这两句话是:“第一,不要告诉我妻子,第二不要厚殓!”   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时点赞关注一下,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谢谢支持!   吉鸿昌出生在河南省杞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与命运般的不公作斗争,幼时家境贫寒,他靠帮人放牛、挑水糊口度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少年吉鸿昌的胸中却燃烧着一股子强烈的正义感,他常为受欺负的穷苦孩子打抱不平,即便自己也挨了欺凌也在所不惜。   艰难的生活环境磨练了吉鸿昌坚韧不拔的意志,贫苦的生活经历锻造了他朴实纯粹的心灵,18岁那年,怀揣着建功立业、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吉鸿昌毅然告别家乡,投笔从戎,加入了奋战在前线的北洋军。   在北洋军期间,吉鸿昌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赏识,然而让人惊叹的是,即便官至营长,吉鸿昌依旧不忘赤子之心,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清廉本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谋已久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沈阳、长春、吉林相继沦陷,东北三省的3000万同胞一夜之间沦为亡国奴。   吉鸿昌闻讯如遭雷击,他在日记中写下了那个著名的誓言:匹夫有责,虽死犹荣,他立下铮铮誓言,纵使身死异国他乡,也要战斗到民族独立解放的那一天!   为了实践誓言,吉鸿昌开始在部队中秘密串联,联络抗日同盟军,准备武装抗日,蒋介石闻讯大怒,以考察军情为名,将吉鸿昌支走,调往美国,吉鸿昌心知肚明这是变相的流放,但他并不灰心丧气。   初到美国,吉鸿昌每天都风尘仆仆,奔走呼号,努力争取海外华人及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在美期间,吉鸿昌目睹了旧金山唐人街里同胞们的悲惨生活,他们朝不保夕、食不果腹,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生怕被驱逐出境,吉鸿昌心如刀割,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让炎黄子孙重振雄风,一定要让华夏儿女不再受外族欺凌!   回国后,吉鸿昌立即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加入了这个为民族独立而前仆后继的革命队伍,那一段时间,吉鸿昌和妻子胡洪霞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换来大批枪械弹药,武装抗日,誓要血战到底!   1934年,吉鸿昌率部在华北大刀阔斧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很快就在全国影响巨大,他的这股子劲头,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惮,蒋介石心想,共产党搞抗日,倒是让老蒋我没有用武之地了,一番权衡之下,他痛下决心:逮捕吉鸿昌!   就这样,吉鸿昌被蒋介石的爪牙以莫须有的罪名秘密逮捕,关押到北平的一处军营看守所,狱中,特务轮番上阵,想尽办法逼供吉鸿昌,妄图从他口中得知共产党的重要情报。   然而吉鸿昌宁死不屈,即便遭受种种非人的酷刑,即便是在皮肉撕裂、筋骨尽断的剧痛下,他仍咬紧牙关,半个字也不肯吐露!   行刑的前夜,狱卒为吉鸿昌松绑,好让他在弥留之际给家人留个“遗言”,然而吉鸿昌提笔疾书,唰唰写下了那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行刑当日,北平城内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吉鸿昌赤膊上身,在刽子手的押解下,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向刑场,路边,老百姓们纷纷涌出来,人们不顾严寒,争相目送这位民族英雄最后一程。   一声令下,密集的枪声响起,吉鸿昌应声倒地,倒在了自己热血染就的雪地里,殷红的鲜血,瞬间融化了洁白的雪花,43岁的吉鸿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噩耗传来,胡洪霞悲痛欲绝,她跪在灵堂前,心如刀绞,然而当她在吉鸿昌的遗体上发现那张字条时,她瞬间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第一,不要告诉我妻子,第二,不要厚葬!”   这短短两句话,道尽了吉鸿昌对妻儿的无限牵挂和不舍,更彰显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家国大义高于儿女情长,惟愿妻儿能隐姓埋名,远离是非,平安度日。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吉鸿昌这个抉择无疑是伟大的,更是无私的——他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大我,宁可自己身首异处,也要换得妻儿平安!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当我们再次回首吉鸿昌将军的传奇人生时,内心无不为之震撼,他虽然只活了短短43年,但他把毕生都献给了国家和民族。   无论是“绝不向敌人屈服的军人操守”,亦或是“穷尽一生抗日的赤子之心”,再或是“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的伟大抉择”,这三个秘密,无一不生动诠释了何为民族脊梁,何为时代英雄!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源:百度百科:吉鸿昌

0 阅读:63
宋看社会

宋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