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大地主宗子敬接待了几名八路军到家中休养,可谁知还没休息多长时间,日军

宋看社会 2024-12-25 12:23:53

1939年,大地主宗子敬接待了几名八路军到家中休养,可谁知还没休息多长时间,日军就包围了这里,八路军与日军激战30多次,几乎弹尽粮绝,就在这危机时刻,宗子敬再次出现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时点赞关注一下,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谢谢支持!   1939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游击战如星星之火,燎原于各个角落,日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拿下这片土地,然而,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城,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河山。   宗子敬一位普普通通的地主,置身于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作为当地德高望重的地主,他见证了日寇的残暴,百姓的流离失所。   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满腔爱国之情无处抒发,终于,一支八路军的部队来到了宗子敬所在的村庄,疲惫的战士们急需一处安全的庇护所,而宗家的宅院,无疑是最佳选择。   宗家大院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四周林木葱郁,自成天然屏障,院内房舍错落有致,粮仓、马厩一应俱全,若是登上房顶远眺,整个村子尽收眼底,八路军战士们眼看就要力竭,这一方壁垒无疑是天赐之地,宗子敬二话不说,将大门洞开,招呼战士们进了院子。   就在八路军刚刚在院内安顿下来,准备疗伤休整之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驻扎在附近的日军得知了八路军的行踪,决定突袭宗家村,一举歼灭这支游击队,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在所难免。   炮火骤然降临,宁静的村庄顿时沦为战场,宗子敬与八路军指战员一起,合计如何利用地形,布置防御,民兵们挥镰舞锄,协助战士们在院墙上开凿射击孔,以便伺机反击,妇女们抱着孩子,躲进地窖避难,昔日的锄禾之人,化身参军战士,和八路军并肩作战。   硝烟在宗家大院上空久久不散,枪炮声此起彼伏,日军一波波地发起进攻,如潮水般涌来,八路军战士们沉着应战,利用院落作掩护,寸土必争。   然而战事胶着,形势渐渐恶化,弹药在消耗殆尽,战士们焦虑不安,担心支撑不了多久,危急关头,宗子敬挺身而出,带领战士们来到院内的一口枯井旁。   原来宗子敬早在战事初起之时,就秘密购置了一批武器弹药,深埋于此,他虽是地主,却是一位有识之士。   他深知,国难当头,唯有奋起抗敌,方能护家卫国,此时此刻,他毅然决然地将这批珍贵的军火交到战士们手中,那一刻,他不再是地主,而是一位矢志不渝的爱国者。   获得了宗子敬提供的弹药,八路军战士们士气大振,他们组织人员,调整部署,准备发动新一轮反击,冲锋号吹响,战士们呐喊着冲出院门,直扑敌阵,他们身后,是家园,是亲人,是誓死不屈的信念,弹药仓库的开启,为这场战斗注入了新的生机。   洋枪洋炮再厉害,也抵挡不住中国儿女前赴后继的勇气,八路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发起突击。   日军节节败退,伤亡惨重,随着一声炸响,敌军的重机枪阵地被炸毁,阻击的火力顿时减弱,这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战士们抓住机会,发起最后的总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日军终于溃不成军,仓皇而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军民的鱼水情谊却历久弥坚,宗子敬的义举,成为了当地佳话,人们争相传颂这位平民英雄的事迹,赞叹他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慷慨解囊,助八路军粉碎敌寇。   一时间,这股抗日热潮席卷了整个村庄,乃至附近的地区,越来越多的百姓自发参与到抗战之中,或是参军,或是支前,他们为游击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或送去粮食,或提供情报。   这种军民团结的力量,恰似一粒火种,在华北大地上熊熊燃烧,它照亮了每一个角落,鼓舞着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人们深知,唯有军民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才能战胜前方的艰难险阻,宗子敬的事迹,便是这场全民族抗战的一个缩影,一段佳话。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源:大众日报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1

用户10xxx31

2024-12-25 14:33

[赞][赞][赞]

宋看社会

宋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