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奎于1894年降生于河北沧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家境平凡,但她自幼便对戏

桠沙看情感文案 2024-12-26 17:39:49

刘喜奎于 1894 年降生于河北沧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家境平凡,但她自幼便对戏曲展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八岁时,她勇敢地踏入戏园,开启了艰辛的学艺之旅。十岁之际,她有幸拜入河北梆子戏名角宋永珍门下,在名师的悉心教导下,技艺飞速进步。就连谭鑫培在亲睹刘喜奎的精彩演出后,也不禁由衷赞叹:“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吾其休矣。”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皆对刘喜奎垂涎三尺。这五人可谓是各显身手,袁世凯曾借总统之威,邀请刘喜奎至中南海唱堂会碰了一鼻子灰。曹锟更是对刘喜奎百般骚扰,甚至妄图强纳她为妾,幸得手下崔承炽告知曹锟之妻,才使刘喜奎得以脱身。 经人介绍,她结识了崔承炽,听闻崔承炽为人刚正不阿,曾勇敢揭露上司陆锦贪污克扣军饷的丑事,刘喜奎对其心生敬意与好感,遂决定托付终身。婚后,曹锟等人因嫉妒与怨恨,对崔承炽百般刁难,将他调往外地,加重其公务负担,使其常年奔波劳累,最终崔承炽旧病复发,不幸离世。丈夫的离去,让刘喜奎悲痛万分,从此隐居农村,告别了心爱的戏曲舞台。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辗转至抗战后方,积极参与义演活动,为抗战筹集资金,全力支援抗日斗争。听闻安徽遭遇水灾时,她毫不犹豫地从自己本就不多的积蓄中拿出两千大洋,慷慨赈济灾区。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于中国戏曲学校的教学工作,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直至 1964 年,刘喜奎在北京安详辞世,享年 70 岁,她的骨灰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代,刘喜奎犹如一朵在淤泥中顽强绽放的莲花,虽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高洁与芬芳。

0 阅读:20
桠沙看情感文案

桠沙看情感文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