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出狱,就杀人!”1997年,河北悍匪白宝山残忍枪杀17人,多名军警赫然在列,却在被捕时,他选择了束手就擒…… 信源:百度百科白宝山案 白宝山自幼生活在河北省张家口的一个普通村庄,家境虽然清贫,但尚能维持温饱。他的父母以务农为生,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成长过程中,白宝山却展现出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他孤僻、冷漠,极少与人交往,而这种性格也为他后来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伏笔。 20世纪80年代初,年轻的白宝山因参与盗窃被判刑入狱。这次刑罚对他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在狱中,白宝山对自己被关押的事实充满怨恨,他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幸归咎于社会的不公。他不接受法律的制裁,反而认为自己是社会的“牺牲品”。 在监狱中,他变得更加冷酷无情,甚至将仇恨扩散到整个社会。他一边伺机反抗,一边暗中筹划着未来的报复计划。 1996年,白宝山刑满释放。表面上,他试图重新融入社会,但内心早已被仇恨与扭曲的复仇欲望占据。 他对生活毫无希望,不愿接受低薪工作,更无意过平凡的生活。他开始制定详细的犯罪计划,目标明确:一方面通过抢劫获取财富,另一方面向社会进行“报复”,发泄内心的愤怒和不满。 1996年底,白宝山在北京朝阳区一处僻静的小树林里首次实施抢劫。他挑选目标时十分冷血,只针对手无寸铁的普通人。 在第一次作案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刀具残忍杀害了一名路人,并抢走了被害人所有财物。这次成功让白宝山感到兴奋,他不仅尝到暴力犯罪的“甜头”,更将杀人视为一种“满足”。 1997年年初,白宝山的犯罪野心急剧膨胀。他意识到枪支能够让他更加肆无忌惮,于是开始策划抢劫军火库的行动。 通过长期观察和精心部署,他瞄准了一处偏僻的军火库,并成功潜入。当两名军人试图阻止他时,白宝山毫不犹豫地开枪,将他们射杀。 抢劫军火库后不到一年时间里,他制造了十多起案件,残忍杀害17人,包括军警和无辜百姓。 在这些案件中,白宝山的作案方式极其隐秘,他作案后迅速撤离,几乎不留任何线索,令警方的追捕工作陷入极大困难。 白宝山的犯罪行为不仅给社会造成了极大恐慌,也让警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尽快将他绳之以法,公安机关成立了专案组,展开跨省追捕。 然而,白宝山善于隐匿行踪,始终与警方保持一线之隔。他的冷静与谨慎,令追捕工作宛如大海捞针。 尽管白宝山冷血无情,但他对母亲却展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这种矛盾的两面性尤为明显。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时刻牵挂着老家的母亲,甚至在抢劫得手后,经常会买些礼物寄回家中。 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白宝山曾多次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家乡的情况,并亲自返回探望年迈的母亲。 在母亲面前,他是一个温顺孝顺的儿子,总是以谦和的语气与她交谈,从未流露出暴力或残忍的迹象。 1997年8月,警方通过缜密调查,终于锁定了白宝山的藏匿地点。行动当天,十几名全副武装的特警包围了他的住所。 然而,让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是,这个让整个河北警方头疼的杀手,没有选择拼死反抗。 白宝山听到外面的喧闹声后,立刻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包围。 此时,他的母亲正坐在房间里缝补衣服,见到儿子神色凝重,关切地问:“出什么事了?”白宝山平静地答道:“妈,我做了一些错事,警察来抓我了。” 母亲大惊:“什么错事?你快跑啊!” 白宝山摇了摇头,说:“妈,我不想让你看到我做傻事,你养了我一辈子,我不能再让你受伤害。” 他整理了一下衣服,打开房门,举起双手,对站在门口的特警说:“我投降,但别吓到我妈。” 特警迅速将他控制住,但整个过程中,他始终没有表现出任何反抗,甚至特意提醒警方人员不要对他的母亲大声呵斥。 白宝山的行为让办案人员感到震惊。这个人可以毫不犹豫地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和训练有素的军警,却对自己的母亲怀有深深的敬畏和孝心。 在审讯中,他多次提到自己对母亲的愧疚:“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但我不想让她知道真相,她一辈子不容易,我不想在她面前做个坏人。” 随着案件的审理,白宝山的罪行被逐一揭露。他的母亲在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泪流满面,反复问:“我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白宝山最终被判处死刑。他在刑场上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命运,临终前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警方能转告母亲:“妈,对不起,我不孝。”
“等我出狱,就杀人!”1997年,河北悍匪白宝山残忍枪杀17人,多名军警赫然在列
凌统看趣
2024-12-25 14:11:1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