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潮州。香港李嘉诚给在潮州生活的亲人们汇款的单据,里面注明了钱款的分配

爱吃凉历史 2024-12-22 00:03:46

1973年,潮州。香港李嘉诚给在潮州生活的亲人们汇款的单据,里面注明了钱款的分配数额。收款人得150元其他三个晚辈每人100块,看得出他下一代都是“泽”字辈。 1973年,居住在香港的李嘉诚,依旧牵挂着在潮州的亲人们。在这一年中,他给亲人们汇款,具体的单据显示了钱款的详细分配:收款人获得150元,而其他三位晚辈各得100元。从这些汇款的记录可以看出,李家的下一代使用的是“泽”字辈。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一个有着深厚学术氛围的家庭。他的父亲,李云经,是一位曾经尝试过商业但最终选择回归教育领域的教师。尽管家境普通,李云经总是鼓励李嘉诚勤奋学习,期望他能继承教书这一门慈祥的职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在1937年爆发,紧接着在1938年,战火蔓延至潮州,迫使李嘉诚一家人逃离家园,前往香港寻求庇护。他们暂住在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的家中。 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香港也落入日军之手。在这个所谓的“日据时代”,李嘉诚一家的生活陷入了更加严峻的境地。1943年,悲剧接踵而至,父亲李云经因病去世,年仅45岁。年轻的李嘉诚不得不在十五岁那年辍学,投身社会,通过各种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计。 在多次求职未果后,庄静庵看出了他的困境,便提出让他加入自己经营的公司。庄静庵此前虽然有意让李嘉诚加入,但也希望他通过寻找工作的过程锻炼自己,感受职场的艰辛。 尽管得到了舅舅的橄榄枝,李嘉诚最初并未接受这一邀请,因为他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养家糊口。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最终促使他接受了在一家茶馆的工作。 在那里,李嘉诚花费了一年时间从事基本的服务工作,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耐心和勤奋,也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茶馆后,李嘉诚应舅舅之邀,加入了庄静庵的钟表公司。在这里,他迅速掌握了组装和修理手表的技能,并因表现出色被调至高盛街的手表店工作。 在手表店的日常工作中,李嘉诚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手艺,更学会了如何与顾客沟通和观察市场需求,这些技能在他之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后,李嘉诚决定寻求新的挑战,他加入了一家五金店担任推销员。尽管这份工作初始阶段充满困难,他在推销中屡遭挫折,但这些经历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李嘉诚通过观察和实践,逐渐将推销目标转向了酒楼和旅馆。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成功销售了大量铁桶,这一成就极大增强了他的自信。 在一次销售中,李嘉诚遭遇了意外的挑战,一个客户选择了竞争对手的塑料桶而非他的铁皮桶,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塑料制品在市场上的潜力。这种前瞻性的思维促使他决定加入一家塑料公司,进一步扩展他的业务技能和市场洞察力。 在塑料公司工作期间,李嘉诚逐渐形成了创业的想法。他明白,若想实现更大的职业发展,不能总是依赖于为他人工作。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集结了自己辛苦积攒的7000港币,并从舅舅那里借来了50000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这个名字象征着他的企业如长江一样,源远流长,未来将积小流成江海。 李嘉诚的创业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他首先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的挑战。刚开始时,他的塑料产品质量并不出众,这直接影响了厂的初期发展。 然而,1957年,一个转机出现了。李嘉诚在报纸上了解到国外塑胶花在欧美市场的畅销情况,洞察到了一个商机。他立刻采取行动,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成为国内首个生产塑胶花的厂家。这一举措不仅使得“长江塑胶厂”迅速打开市场,还奠定了其在业界的地位。 尽管产品线扩展带来了短期的成功,但李嘉诚很快意识到,仅仅追求产量的扩张而忽视产品质量,是不可取的。他的母亲也在关键时刻提醒了他这一点。因此,李嘉诚开始改进生产流程和提升质量控制标准,这一改变及时扭转了公司可能面临的危机。 随着企业基础的稳固,1957年,李嘉诚将企业更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这标志着他的业务从单一的塑料制品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工业领域。这一年,他的名号“塑料大王”也开始在香港及周边地区广为人知。 业务的不断扩展为李嘉诚在1958年创造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财富,仅用了8年时间。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从此蓬勃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1972年,李嘉诚的企业——长江实业集团正式在香港股市上市,这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地位和资金实力。此后几十年,李嘉诚通过精明的商业策略和不断的创新,持续扩大他的商业版图,涉足房地产、零售、通讯等多个行业。 参考资料:陈美华,辛磊著. 《李嘉诚全传》 2005

0 阅读:82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