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粉丝留言问,中医怎么看高血压? 今天就来说一说,内容很全,请屏幕前的你,一定耐心阅读。 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可以高达49%。 也就是说,平均两个老年人中,就会有一个高血压的患者。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医关于高血压的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关键病因是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衡以及情志不畅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机体的五脏不足、气血虚损和阴阳失调等。 根据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症状,中医多将此病归属于“眩晕”和“头痛”之类型的疾病。 高血压的辨证治疗中医将高血压疾病大致分为四大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和阴阳两虚证。 咱先来说说肝肾阴虚证的高血压。这类患者常常感觉眼睛干涩,看东西久了就模糊,还耳鸣,耳朵里嗡嗡响,就跟有小虫子在飞似的。 另外,腰膝酸软得厉害,晚上睡觉多梦,记性也不好,容易忘事儿。这是因为肝肾的阴液不足了,不能滋养头目、筋骨。 调理的话,常用枸杞子,它能滋补肝肾、明目;菊花,清肝明目,和枸杞子搭配,一清一补;还有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帮着滋养肝肾之阴,让身体的阴液足起来,血压慢慢平稳。 再讲讲肝阳上亢证。患者脾气急躁,一点就着,脑袋胀痛,尤其是两边的太阳穴附近,疼得一蹦一蹦的。面红目赤,眼睛通红,头晕目眩,站都站不稳。 这是肝阳往上冲,扰乱头目了。调理时,石决明派上用场,它平肝潜阳,把往上冲的阳气给压下去;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能缓解头晕头痛;再加上白芍,养血柔肝、平抑肝阳,三药合用,把过亢的肝阳降下来,血压也就跟着降了。 痰浊中阻证的高血压,患者感觉头特别昏沉,就像脑袋被湿布裹着,不清醒。胸口闷得慌,还总泛恶,想吐又吐不出来,舌苔厚腻,舌头伸出来白白厚厚的一层,还满是齿痕。 这是体内痰湿太重,阻滞了气机。调理得化痰祛湿,常用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息风,还能治头晕,痰湿没了,气血顺畅,血压自然平稳;再配上茯苓,健脾渗湿,从根源上杜绝痰湿生成。 最后是阴阳两虚证,之前咱讲过个案例,患者既有夜里盗汗、手脚心发热的阴虚表现,又有白天怕冷、精神差的阳虚症状,还腰酸腿软、头晕目眩。 调理就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这些补阴又兼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的药,再加上肉桂、制附子少量,引火归元、温补肾阳,平衡身体阴阳,血压慢慢就稳定住了。总之,中医治高血压,辨清证型是关键,用药精准才能药到病除。
很多粉丝留言问,中医怎么看高血压? 今天就来说一说,内容很全,请屏幕前的你,一
张登峰科普说说
2024-12-21 11:49:42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