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贵州某中学有个怪学生,每天一到放学点就跑,吃饭住宿从来不在学校,而一

宋看社会 2024-12-20 11:55:25

2004年,贵州某中学有个怪学生,每天一到放学点就跑,吃饭住宿从来不在学校,而一次,有人好奇的跟踪他,却看到令人震惊的一幕:他竟住在猪圈里,里面还有个咿咿呀呀的女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时点赞关注一下,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谢谢支持!   在贵州望谟县的一个偏远山村里,有一个男孩儿叫刘秀祥,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父母靠着辛勤的双手养活着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不幸接踵而至,刘秀祥年仅四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母亲悲伤过度,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失常,生活难以自理,姐姐和哥哥不堪重负,相继离家,年幼的刘秀祥毅然扛起了照顾母亲和维持生计的重担。   刘秀祥并不完全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必须一边上学,一边照料生病的母亲,然而,孱弱的身躯让他无法承担繁重的农活,无奈之下,他只得将家中的土地转租出去,每年获得500斤稻谷作为租金,勉强糊口。   尽管童年充满了嘲笑、饥饿和疲惫,刘秀祥却以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从小学毕业,他本可以进入全县最好的中学,但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让这个梦想破灭,他没有气馁,而是找到一所民办学校,凭借着摸底考试第一名的优异表现,争取到了免费入学的机会。   2001年,刘秀祥带着母亲来到县城求学,初来乍到,他们付不起房租,刘秀祥便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一个简陋的棚屋,为了果腹,他就地挖了个土坑,架上铁锅充当灶台。   为了维持生计,刘秀祥放学后总是在县城里翻垃圾桶、捡拾废品变卖,周末,他还会去工地打零工,用稚嫩的双肩扛水泥、砖块,仅仅一周的辛劳,便能挣到20多元,勉强支撑母子二人的基本开销。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龙县最好的高中,然而,昂贵的学费和对母亲的牵挂,让他不得不又一次做出艰难的选择,最终,他和母亲租住在校外一个农户闲置的简陋猪圈里,用塑料布遮挡风雨,为了攒学费,他利用暑假,打多份工,几乎不分昼夜地拼命。   就这样,刘秀祥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四处打工赚钱,咬牙撑过了高中三年,面对高考,他寄予厚望,然而,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巨大的压力,让他在高考前一周病倒,最终与大学梦擦肩而过。   命运的捉弄,让刘秀祥一度陷入绝望,他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是母亲的存在,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他暗下决心,不能让母亲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2008年夏天,刘秀祥卷土重来,再战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如愿考入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捧着通知书,刘秀祥热泪盈眶,所有的苦难终于有了回报。   然而,通知书到手,学费和路费却让刘秀祥犯了难,他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带母亲一起去山东上学,于是,他利用暑假四处打工,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路费。   2008年8月,刘秀祥和母亲的故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临沂师院为他们提供了临时住处,并为刘秀祥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许多热心人士和企业也向他伸出援手,但刘秀祥谢绝了大部分捐助,他坚信,一个人不应寄人篱下,而应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    刘秀祥把学习之余的时间都用在了勤工助学上,他利用攒下的每一分钱,不仅补贴家用,还寄回老家,资助儿时一起捡废品的贫困孩子们上学,那几年,刘秀祥省吃俭用,有时甚至以方便面果腹,只为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   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瘦弱的山村少年,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许多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开出优厚的待遇,然而,刘秀祥却婉言谢绝,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刘秀祥不遗余力,7年多的时间里,他骑坏了8辆摩托车,走遍了望谟县的大山深谷,只要得知哪里有辍学打工的孩子,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苦口婆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劝他们重返校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感召下,40多个孩子重新拾起了书本。   2018年,刘秀祥被任命为望谟县高级中学的副校长,从此,他便肩负起了更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唤醒山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点燃他们心中希望的火种。   如今已有2700多名学生,在刘秀祥的感召下,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资助,重新燃起了求学梦想,刘秀祥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奋斗”的真谛,他是千千万万苦孩子心中,最闪亮的明星,最值得尊敬的榜样。   信源:百度百科:刘秀祥

0 阅读:2
宋看社会

宋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