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母亲站在桌边布菜,听到儿子谭延闿高中进士,手一抖,筷子滑到地面。正房正欲责骂,被父亲拦下,柔声说:"以后她和我们一起吃饭!"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两广总督谭钟麟的府邸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是他好友家中的一位丫鬟,姓李,年纪尚轻,手脚麻利。 那时的谭钟麟已有一正室四个侧室,家中佣人众多。李氏原本只是被借来照顾谭母起居的丫鬟,却因为经常伺候老夫人,与谭钟麟有了交集。 在那个等级分明的时代,一个丫鬟能被主人看中,确实是飞上枝头。但李氏的身份依然尴尬,虽然怀了谭钟麟的孩子,却未能得到正式的名分。 1890年1月25日的深夜,李氏在产房中艰难地挣扎。这个寒冷的夜晚,产婆的叫喊声和婴儿的啼哭声交织在一起。 谭钟麟在梦中见到了清朝名臣何文安,醒来后便认定这个孩子是何文安转世。为此,他特意为孩子取名谭延闿,字祖安 年幼的谭延闿渐渐长大,他开始注意到母亲的处境。每当看到母亲在饭桌旁忙碌的身影,他就会默默记在心里。 在府中,其他孩子给谭延闿起了个外号叫"小老三"。这个外号暗指他是三姨太所生,是个低贱的庶出子。 这些流言蜚语传到李氏耳中,她只能独自流泪。黑夜里,她常常抱着儿子,悄悄诉说自己的苦楚。 随着时间推移,谭延闿渐渐明白了母亲的处境。有一次看到母亲被呵斥,他决定要通过读书改变这一切。 在其他孩子玩闹时,谭延闿总是抱着书本,一遍遍地诵读。他的目标很简单:要让母亲有朝一日能堂堂正正地坐在饭桌前。 十三岁那年,谭延闿的生活迎来了重大转折。在当时的教育体系中,一般要十六七岁才开始接触八股文,但谭延闿提前三年就开始了这门学问的研习。 他日夜苦读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快就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老师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一点就透,过目不忘。 1893年,谭延闿参加了长沙的"童子试"。这场考试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正式走向科举之路。 考试结果公布时,谭延闿一举夺得秀才功名。这个成绩让府中上下都为之震惊,就连一直看不起他的族人也不得不改变态度。 谭钟麟看到儿子的出色表现,对他更加重视。每三天要求谭延闿写一篇文章,每五天创作一首诗,还要保证每天练习书法。 1904年,风雨飘摇的清朝举办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二十四岁的谭延闿踏上了赴京赶考的路,这是他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 在这场考试中,谭延闿的表现惊艳了考官。他不但文思敏捷,而且笔力雄健,最终获得了中试第一名的好成绩。 湖南两百年来从未出现过会元,谭延闿打破了这个记录。消息传回湖南时,整个省城都为之轰动。 谭钟麟看着站在桌边布菜的李氏,一反常态地开口:"以后你也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吃饭。"这句话打破了多年的规矩。 李氏第一次坐在餐桌前时,手中的筷子还在微微发抖。这一刻,她终于不用再站着看别人用餐。 谭延闿特意挨着母亲坐下,为她布菜。那天的饭菜,在李氏眼中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美味。 1911年,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谭延闿站在了时代的转折点上。他被推举为湖南省都督,这个任命让他有了更大的能力去保护母亲。 在上任之前,他专门找到李氏征求意见。这个细节显示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即便位居高位也时刻记挂着母亲。 但局势变化总是让人措手不及,谭延闿因为参与二次革命,发表了《讨袁檄文》。这个行为招致了袁世凯的不满,最终被迫离开湖南,暂避青岛。 在他避难期间,家中的情况每况愈下。李氏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但她始终不愿让人告知远方的儿子。 当谭延闿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这个打击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但他决定要在母亲最后的路上,为她争一口气。 按照当时的规矩,妾室的葬礼不能从正门出殡,只能走侧门。族人们严词拒绝让李氏的灵柩从正门经过。 面对这个情况,谭延闿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直接爬上母亲的棺材,躺在上面宣称:"今日我已死,抬我出殡。" 这个举动震惊了在场所有人。最终,族人们不得不让步,李氏的灵柩得以从正门而出,获得了应有的尊严。 谭延闿的人生轨迹并未就此停止,他继续在政坛上游走。但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出身,从未因为地位显赫就忘记过去。 在他的晚年,有一件事情特别值得一提。当孙中山提议让他迎娶宋美龄时,他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 原来,他的发妻方榕卿临终前曾要求他不要再娶。方榕卿生前一直孝顺李氏,对这个婆婆照料有加。 为了遵守对亡妻的承诺,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主动认了宋母为干妈,与宋美龄以兄妹相称。 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因脑溢血去世,享年五十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小女儿的终身大事托付给了宋美龄。
1904年,母亲站在桌边布菜,听到儿子谭延闿高中进士,手一抖,筷子滑到地面。正房
爱吃凉历史
2024-12-19 19:03:1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