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后,迟早要被炸掉,”1992年,说出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

宋看社会 2024-12-19 10:54:02

“三峡大坝建成后,迟早要被炸掉,”1992年,说出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   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时点赞关注一下,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谢谢支持!   三峡大坝这个巍峨雄伟的水利工程,曾经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大辩论。   1992年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曾语出惊人:“三峡大坝建成后,迟早要被炸掉,"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这座超级工程的种种争议和担忧,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反对派认为,三峡工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战争或恐怖袭击,大坝被毁,将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毁灭性的洪水灾难。   而且大坝的建设还会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诸如阻断鱼类洄游通道,淹没大量历史文化遗迹等,更有人担心,如此庞大的投资,会给国家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而支持者则指出,三峡工程是治理长江水患、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大坝建成后,不仅能够有效防洪抗旱,保护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发挥巨大的发电和航运效益,为国家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改善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条件,更重要的是,三峡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意义深远。   在一番激烈的辩论之后,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历时17年,克服重重困难,这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终于落成。   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高18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仅次于委内瑞拉的古里水电站,位居世界第二,这座钢铁巨兽横跨长江天堑,用它的身躯驾驭着奔腾不息的江水,见证了中华民族治水兴国的伟大创举。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和运行,这个超级工程展现出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装机容量高达225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超过800亿度,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用电量,清洁高效的水电,为我国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对优化能源结构、减缓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有了三峡这座“定海神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形势得到了根本改观,通过科学调度,大坝可以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有效减轻沿岸城市和农田的洪涝灾害,据测算,三峡工程投运以来,已经成功拦蓄洪水300多亿立方米,使荆江干堤10年不决口,大大提高了流域防洪标准。   三峡水库的建成,也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通过中线一期工程,来自长江上游的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北方的渴水之地,缓解了京津冀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高峡出平湖”,昔日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如今在三峡库区平静地流淌,成为南北调水的重要“蓄水池”。   当然三峡工程也并非尽善尽美,大坝蓄水改变了长江的水文情势,导致上游支流回水、下游河床冲刷加剧等新的生态问题,库区淹没、移民搬迁等遗留问题,也时刻牵动着人们的心,对此,国家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采取生态补偿、后续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面对外界对三峡安全的担忧,尤其是炸掉三峡的质疑,中国以实际行动作出了有力回应,早在设计之初,三峡大坝就考虑了“最抗炸、不会溃坝”的防御需求,其坝体采用重力坝设计,抗震等级达到8级,即使遭受常规武器打击也很难破坏,为验证大坝的抗核能力,建设之初还进行了多次核试验模拟,证明即使在大当量核武器攻击下,坝体也不会溃决。   与此同时,三峡地区还部署了一套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从外到内布置了导弹防御阵地、空军战机、高射炮等多层次立体防空火力网,并且在大坝周边驻扎重兵,全天候巡逻警戒,综合防御能力达到了“弹道导弹难以穿透、巡航导弹难以渗透、战略轰炸机难以突防”的目标,为三峡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三峡不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大坝,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在短短数十年间,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大国,这个宏伟工程,体现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雄厚实力,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伟大精神。   信源:中国经济周刊:当年反对建三峡的那些“预言”应验了吗?我们为什么需要三峡?

0 阅读:2
宋看社会

宋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