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广西的工人正挖土方,哐当一声,只见土里金光闪闪像有东西,几人赶紧去挖,忽然一阵阴风袭来,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前面竟还有一条深不见底的斜坡通道。 在广西贵港县罗泊湾上,县工厂的工人正在山坡上施工,当时的罗泊湾非常的荒凉,放眼望去,南北山峰连脉,连绵起伏,推土机轰隆作响,工地不远忽然塌方,这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工人们看着深不见底的通道,不敢上前,赶紧抱着挖到的东西退出来。大家一看,这东西金光闪闪,是个钩状的器物,外观斑驳,像是古物,工厂怕还会塌方,便立即停止了施工,看这器物,再看那通道,下面怕不是有个古墓,想到这,当时工人的文物保护意识也比较强,便很快就向上报告。 广西考古队听闻,立即赶往现场。初步判定,这是座古墓,竟然已经被挖开,只能进行抢救性挖掘。随着挖掘的深入,古墓的结构渐渐浮现,高大的封土堆,斜坡墓道,还有白膏泥做的隔墙。这是明显的湖南楚墓风格,想到这里,队员们不禁想到了长沙的马王堆墓,两墓的结构非常类似,那么地下会不会也像马王堆一样,藏着什么绝世之宝呢?想到这里,大家兴奋起来,加紧挖掘。 在清理完墓道的封土之后,一个古旧的盗洞却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的心情犹如被泼了冷水一般低落。继续往下挖,椁室盖板显露出来,此盖板规模很大,由近三十根大木平铺而成,由此可见墓主人的显贵。 队员们振作起来,当即调来机器,把盖板吊起后,大家发现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墓室内全是水,只得再调来抽水机,日夜不停的抽水作业,墓室的“庐山真面目”才彻底浮现。 大家振作起来,准备大干一番,然而巨大的棺椁内空空如也,墓主人的也不知去向。队员们心有不甘,在墓室的泥泽中继续摸索,希望可以找到一点盗墓贼没拿走的东西。 在摸索过程中,却发生了异常现象,棺椁周围的积水不断地冒着气泡。这让队员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判断,棺椁底板下面肯定还有一个空间存在,也就是说下面还有东西。 考古队又去找来电锯,把低板给锯开,打开之后,负责的队员欣喜若欢,下面果然还有一个墓葬坑。内中埋有七人,有男有女,年龄非常的年轻。每人身穿彩绣衣服下葬,有一定的陪葬品,仔细寻找,棺椁内还刻有他们的名字和其他信息,都是墓主人生前的宠幸的歌伎。 发掘工作到这里,基本接近尾声。由于先前被盗过,所以此次发现的随葬品和大墓的规模严重不符,考古队失望而去。待他们走后,工厂的工人出于好奇,结伴走进了墓室,刚巧那几天天晴,墓室内的积水散得差不多,众人也大着胆子走动起来,这一走,竟然无意中发现,殉葬坑旁边还有两个大坑,里面放满了陪葬品。 接到这里消息后,考古队目瞪口呆,立即赶了回去。这次他们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很仔细地把椁室的泥土全部清理出来,把整个底板起开,果然下面还有好几个陪葬坑。 在西边的坑内,一面倒置着的大铜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个铜鼓约莫有几十斤重,高约36厘米,面径约56厘米,足径约67厘米。众人将它出,待洗净之后,铜鼓泛着金光,外观的花纹图案更是精巧。 鼓面的中间刻的的太阳纹,鼓身环绕有锯齿纹、圆圈纹、多组羽人舞蹈纹以及划船纹,鼓中人物头戴羽饰,翩翩起舞,像是在进行一场大型的舞会或是祭祀。 划船纹更是美轮美奂,船头下方有鱼群围立,周围绕有鸳鸯和水鸟,河面上展现的是当时龙舟竞渡的盛况。鼓身足部刻有篆文“百廿斤”,后来经过检测,铜鼓只有约60斤。此鼓单独放置,想必是墓主人的心爱之物。 在古代的南方,铜鼓一直作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打击乐器,这也是南方特有的一种乐器。开始主要作为祭祀使用,后来慢慢地多用来奏乐,白居易曾作《骠国乐》说:“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千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曼斗薮龙蛇动。” 后来铜鼓更是显贵的象征,逐渐成为只能由部落头人或者贵族才能拥有。如在晋代裴渊《广州记》中说:“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 广西作为古代铸造铜鼓和使用铜鼓的主要地区,先后出土了700多面样式不一的铜鼓,在民间祖辈传世的铜鼓也有1400多面,可见广西和铜鼓的缘分之深厚,此次出土的铜鼓制作巧妙,工艺精良,前所未见,自然成了各铜鼓的翘楚,后来,这个铜鼓被专家定为“国宝级文物”,并正式命名为“翔鹭纹铜鼓”。 铜鼓上的纹饰,除了装饰意义,也给研究墓主人的身份打开了出口。鼓面的太阳纹象征着墓主人的地位极高。从其他墓坑中的出土随葬品来看,罗泊湾古墓为西汉初期的大墓,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当时南越方国的西瓯君。 可惜的是,由于墓主人的棺椁中的随葬品被盗一空,墓主人的骸骨也不知去向,没了这些关键信息,难以进一步确定墓主人的确切身份。翔鹭纹铜鼓现存放在广西博物馆中,墓主人的身份依旧成谜,更给它蒙上了一丝神秘色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博物馆看看,一度铜鼓风采。
一九七六年,广西的工人正挖土方,哐当一声,只见土里金光闪闪像有东西,几人赶紧去挖
报君知史
2024-12-18 17:21:13
0
阅读:74
神经蛙
“忽然一阵阴风袭来” 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