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树木穿毛衣 昨天写了一文,反响颇多。 有许多朋友来电或信息告诉,现在很多地方给树木穿毛衣也是实属无奈。原因是因为以前的主政人不知“南橘北枳”的道理,求洋求好求名贵,根本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去国外,去落后地区花大价钱收购名贵花木和古树奇木,最后因为水土不服,弄得这些奇树异木死的死亡的亡。 来年补种还是不接受教训,继续想方设法采购这名贵树木,花了冤枉钱不说,到明年又需补种补裁一批,这其中是否存有贪腐,普通民众就不得而知了。 按理说,当地是什么气候条件,什么地理环境,适合栽种什么花木,农林部门都是心中有数的,拍板者在决策前,只要稍稍存有一点谦虚之心,不耻下问一下,这种问题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当然,诚心想要从中捞好处的除外。 由这树木的求洋求贵想到现在有许多真正关乎民生的却越来越本土化,如很多进口药在许多医院已不见了踪影。究其原因,竟是没钱,这不就是咄咄怪事了? 有一个小区,消防抽查,查到有消防门不合格,出了整改通知书,还对物业进行了罚款。 检查和要求整改都是合情合理的,就是罚款也可以让人接受,因为罚款了,让物业痛一下,长点记性也是对的。 关键是检查结果却不明确,没有具体落实到到底有多少不合格,有多少应更换,有多少可修理。 因为半新不旧的小区要花的钱太多了,再过段时间资金缺口会更大。 人家说:十只米桶九只盖,老小区说实话最多也只有五只盖、六只盖,将来如何覆盖将会是个大问题。 过去老百姓买房那就是掏空了三代人的口袋,很多人到现在还背着房贷,若维修基金少了,将来怎么办?让业主再掏钱?很难很难,因为过去那三年疫情,经济下行,民众已相当困难,将来的日子能平稳度过已是万幸。 现在这些地方为了出彩,花巨资引进洋树名木,到头来还不适合当地的天时地理,冬天了还得给它们穿毛衣。 日子好的时候,这些折腾最多算是点缀、亮点,当日子难过时,还是应该以好好过日子为第一要务。 就地取材,种点适合当地的树木花草,不要再去烧包花那些冤枉钱了。 若当地政府真的感觉钱多得用不了,那就多投入点民生工程,看看现在的停车场是否要扩建,居民区的电梯是否还安全,居民楼的消防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与其把脑筋动在那些洋树名木上,不如实实在在地为自己辖内的老百姓做点实事。 尽管可能这些实事没有那么风光,但是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这届政府是好是坏,尽在他们口中。
再议树木穿毛衣 昨天写了一文,反响颇多。 有许多朋友来电或信息告诉,现在很多地方
孟优与趣事
2024-12-17 21:41:22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