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从良渚文化到儒家礼制的运用

温纶说过去 2024-12-06 17:34:34
玉琮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内圆外方筒型玉器,因此后世又称为“辋头”。最早的玉琮出现于五千年前的安徽薛家岗三期文化和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为发达。良渚玉琮主要用于祭祀和随葬,是巫师、祭司在通灵和祭祀神祇时使用的法器,也是随葬于部落酋长、大祭司等上层人物的礼器,是沟通天地的媒介,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正因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所以其表面一般都会以浅浮雕刻划神人兽面纹等复合图像,神人脸部一般呈倒梯形,眼为重圈,阔嘴,羽冠,有时还有鸟纹和云纹装饰,这也是良渚玉琮的基本特征。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的玉琮为现今所见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 后来玉琮作为祭祀用的玉礼器被陶寺文化及其后来的夏商周等中原文化吸收,直至东周与秦汉时期,因其外方内圆的形状而与圆形的玉璧一起被经学家们附会为象征“天圆地方”,郑玄在给《周礼》作注时就说:“琮,八方象地”,其用途被纳入儒家礼仪系统中,并提出“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理念,玉琮得以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并称为“六器”,成为古代祭祀重要的礼器。

0 阅读:0
温纶说过去

温纶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