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第五次返乡,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乡音未改鬓毛衰”,难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2首《回乡偶书》,能引起这么大共鸣,历经1500年不衰 ,他道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太多人、太多的复杂情感。 2008年,大舅带着刘慎修大爷到了我家,两人交流满口的家乡话,而且是60年前地道的方言,我很奇怪,问他们在台湾也是这样说话么?台湾人听得懂么? 大舅说,一直就这么说,从来没变过,徐州方言,类似北方官话,音稍微有些区别,都听得懂;对方听不懂,再强调、手势比划一下,也就都懂了,在台湾半个多世纪,不存在日常交流问题。 而且他们从来没想过要说什么官话、国语。他所知道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老乡,也都是说着家乡话,因此,各种各样的眷村,讲起话来南腔北调。 和台湾分离日久,尤其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在上世纪70年代起,经济进入腾飞的快车道,他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家家户户有楼房、有汽车,个人平均收入是大陆的十几倍,这曾让我们多么羡慕? 没见到大舅之前,我曾想象着大舅是多么洋气?西装革履,像港台电视剧里的儒雅谈吐;见了之后,发现大舅是真接地气,乡音无改、只是两鬓斑白。 大舅返乡后,发现老一辈的人没剩下几个了,满庄“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年轻一代。 熟悉的池塘树木、熟悉的小路围墙、斑驳陈旧的桥头、残垣断壁的老庙......这些记忆中的物是,多少次出现在大舅的梦中,当真正见到时,他的内心的苍凉和寂寞,是油然而生的。 物是人非,时过境迁。我曾见过大舅坐在老屋前的池塘边,夕阳下沉默好久,心中也许无数次感叹:“惟有门前镜湖水⑺,春风不改旧时波”吧.......
大舅第五次返乡,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乡音未改鬓毛衰”,难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2首《回
草根闲聊生活
2024-12-06 09:23: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