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8岁的张恨水被迫结婚。他嫌弃妻子龅牙、体型肥胖,丑极了,却经常和妻

讯仕说过去 2024-12-04 18:47:11

1914年,18岁的张恨水被迫结婚。他嫌弃妻子龅牙、体型肥胖,丑极了,却经常和妻子同房。不久后,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他怒骂:真是晦气!   1958年,安徽潜山县城的一个寻常日午,一辆卡车将一个普通妇女撞倒在地。她叫徐文淑,这或许是她平凡人生中最戏剧性的一刻,也是命运给予她的最后解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的思绪回溯到遥远的青春年华。那是一个身材臃肿、相貌平凡的乡村女孩,站在逼仄的小屋里,对着斑驳的铜镜反复审视自己。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模样不讨喜,甚至可以说是丑陋。在那个时代,女人的命运几乎是被完全决定的,很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她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幸的。新婚之夜,当丈夫揭开她的面纱时,脸上浮现出失望和厌恶。她被遗弃在喜床上,像一尊被抛弃的雕塑。但她不怪丈夫,在那个年代,这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她的丈夫是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家张恨水。他们的婚姻更像是一场社会安排的仪式,而非真正的结合。   徐文淑始终努力扮演一个称职的妻子,照顾婆婆,操持家务,甚至主动示好,只为换取丈夫哪怕一丝怜悯。她怀孕时曾满怀希望,以为孩子能成为他们之间的纽带,但张恨水却以游学为由悄然离开。   女儿出生后很快夭折,这成为她生命中最痛苦的伤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她麻木地接受了这一切。后来,在婆婆的劝导下,她又生下一个儿子,但张恨水对她依然冷淡。   张恨水后来在北平置办大宅,将家人接了过去。徐文淑本以为生活会有转机,却迎来更大的打击:丈夫带回了另一个女人胡秋霞及其孩子。她没有抱怨,没有哭泣,只是默默接受。   抗战期间,全家回到老家避难。胡秋霞也随行,徐文淑依然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战后,胡秋霞返回北平,她则留在老家与婆婆相依为命。   张恨水每月寄来50元生活费,她将钱节省下来,买了些土地,成为当地人口中的"地主婆"。   她甚至将自己的戒指赠与胡秋霞和张恨水的第三任妻子。没有嫉妒,没有怨恨,她已经对这些身外之物毫无眷恋。她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被动地随波逐流,不曾激起丝毫涟漪。   1958年那天,卡车呼啸而过,她的生命戛然而止。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她仿佛听到旁人的议论:"你命真好,丈夫是大作家,每月都有钱。"她的内心泛起一丝苦笑,是啊,不过是一棵没有灵魂的摇钱树。   潜山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矗立着一块普通的墓碑,上面只写着"徐文淑"三个字。这三个字如同她的一生,平凡而又令人唏嘘。   她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的缩影。她们被束缚,被压抑,最终被历史遗忘。   徐文淑走了,但她的故事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在时代的洪流中,女性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获得真正的尊严?如何活出真正的自我?   这些问题,在今天依然回响,依然令人深思。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2022年4月19日的报道——三妻十三子,怎么没人骂他了?

0 阅读:1256

评论列表

我在伊甸园

我在伊甸园

10
2024-12-05 19:36

我厌恶这些所谓的名人,都是垃圾。

子非鱼 回复 12-06 16:20
仗义每多屠狗辈,读书多是负心人。

讯仕说过去

讯仕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