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州桥•海马飞鹤,隐藏着《瑞鹤图》密码

坚持走路 2024-11-25 15:04:31
P3-9,《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其余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封州桥是唐德宗建中年间汴州节度使李勉在汴河之上所建之桥,因位于汴州城之南门,故名“州桥”,五代时改称“汴桥”。北宋时视汴河为天河,故改称“天汉桥”,又因其正对东京城中轴线御街,又名“御桥”(P11)。 靖康之乱后,州桥经金、元、明三代,亦随淤积不断变窄,甚至成为明朝市民丢弃生活垃圾的臭河,直至明末崇祯十五年被洪水灌城后彻底淤埋。 自从1642年,黄河涌入开封城,这条河道已尘封近380年。 准确来说,我们看到的并非北宋当年那座“御桥”,而是约为明早期所建的一座砖石结构单孔拱桥。 而之所以将此处定做北宋州桥遗址,而非唐或明代州桥遗址,则是因为相比于唐或明,州桥在北宋时所承载的政治与精神意义、以及它的整体建造都是此间汴河上最顶峰的时刻。作为当时一条通往皇城的桥,州桥北望宣德楼,南望朱雀门,可说是彼时东京城的地理中心。根据河道两岸的挖掘,已基本确认了北宋时州桥东西宽约50米、南北跨度25米的宏伟状态。 2022年,州桥东岸石壁重见天日。石壁由上下16层石块错缝垒砌而成,南壁存约23.2米,北壁存约21.2米,通高约3.3米,总长约30米。 石壁雕海马飞鹤巨幅长卷,今南北壁各存海马3匹,每匹海马前后各一只飞鹤祥云点缀其间。 其中,飞鹤与宋徽宗《瑞鹤图》(P3-9)中的仙鹤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马是水界精灵,能踏浪飞奔,堪称水界飞毛腿,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瑞兽,常用来祈佑楼宇、河渠、桥梁平安。这些海马欣赏过州桥明月,经历过宋金兵火。 多少人曾以为《东京梦华录》中“州桥正对大内御街……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的描述是一种文艺性的创作,而此等石壁竟然真的存在,并且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 在这些石壁石块上(P14),利用《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字为序排列,但石壁上的“玄”处,写作“元”。结合宋代避“玄”而以“元”代之的习惯,便可以充分说明,石壁最初年代无疑是北宋。 经过5年的考古发掘,开封州桥及其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余件(P18),而瓷器标本多达5.6万件之多,这其中又以明代瓷器数量最多。 (文字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