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苏东坡,鲟鱼肉与火锅…
易容谈文学
2024-11-16 15:24:13
冬天吃热乎乎火锅那真是太美了,无论是北方铜火锅还是热辣美味的川渝火锅,吃着都超级过瘾。
/
最近在读《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里面也提到火锅,说“鲟鱼肉可作刺身、入火锅、红烧、清蒸,肉鲜味香。”
•
这个鲟鱼是什么鱼呢?古人常说的黄鱼其实就是鲟鱼。鲟鱼古代叫“鳣鱼”。《尔雅·释鱼》提到“鳣”,晋朝郭璞注:“鳣,大鱼……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原来鳣鱼为黄鱼原因是“肉黄”。
•
三国时陆玑《草木虫鱼疏》说:“鳣出江海,三月中从河下头来上,形似龙,锐头,口在颔下,背上腹下皆有甲。今于盟津东石碛上钩取之,大者千余斤。”长度达二三丈重达几百斤,形似龙口在颔下背上腹下皆有甲,还活动于长江里,这些特点都在说鲟鱼。
•
马永卿在《懒真子》中也提到:“黄鱼极大,至数百斤,小者亦数十斤。”还有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鳣鱼》说“黄鱼、蜡鱼、玉版鱼”,《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引用这段并认为这也是印证黄鱼是鲟鱼的说法。
•
美食家苏东坡曾就任荆州,不仅吃了黄鱼还赋诗《渼陂鱼》: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说的是苏轼几年前路过荆州多次在沙头店里吃到黄鱼,这鱼在江边很容易抓到,虽然大但也不珍贵,一尺多长随随便便就扔了,这并不是他胡说八道。
•
鲟鱼的特点就是大,所以苏轼说“盈尺辄弃无乃僭”,一尺多都扔了,因为不够大。《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作者考证,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苏轼和杜甫所说的黄鱼是生活在长江的中华鲟或达氏鲟。如今鲟鱼虽然濒临但可人工养殖,也就有开篇作者说“吃火锅时入鲟鱼肉”场面,苏轼没说怎么烹鲟鱼,但作者估计因为苏东坡是在荆州吃的,红烧做法概率更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