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不会告诉你的历史真相

迈凌聊文学 2024-11-16 15:17:00
我的私人书单 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对于学历史和喜欢历史的人来说,都是乐于探寻的话题。 读美国汉学家史景迁的这本《利玛窦的记忆宫殿》,读到了太多颠覆以往认知的细节。都说一具体就生动,唯有细节方能打动人。这本书的确深深地震撼了我。 本书的切入角度,可谓相当精妙。史景迁打破惯常的线性叙事,通过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留下的八个记忆碎片、四个汉字(武、要、利、好)和四幅圣经版画,搭建起一座记忆宫殿,带领读者闯入了利玛窦的记忆宫殿,仿佛亲眼目睹他在华生活、传教经历以及16世纪末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状况。 明万历年间的中国是怎样的? 利玛窦的第一个记忆形象是武士。他从造字法入手,吸取了“武”字中的“戈”和“止”两层意思。用“武”字,其实是说中国人不是好战之徒。 在利玛窦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形象是这样的: 中国的男人们不论从外表还是内心来看都像是女人,每天早晨都要花两个小时来梳理头发、穿着打扮。一旦有人能让他们屈服,就可以骑到他们头上。 利玛窦也谈到了对中国军队的困惑。更热衷于盛大的展示,甚至超过了对实战的热情。中国军人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关注,而那些府院的文官并不是靠高深的学识,而是靠操弄派系分化等权术,破坏武将们抗敌获胜的机会。兵士们一面威武好战,但同时却不得不屈服于文官之凌威。 中国人在新春佳节的一个月里用掉的硝石和火药,比他们打一场两三个月的战争耗费还要多。所以,他很难相信,这样庞大的一个帝国,拥有如此多的军队,但却始终活在恐惧之中,害怕周围那些小得多的国家。 其实,利玛窦的传教经历并不顺利。利玛窦自称是一段饱受屈辱的生活。他感觉自己“背井离乡”,仿佛是“被遗弃”的。 中国人总是对他的满头白发表示惊异,并奇怪为什么他年纪不大却看起来如此苍老。他说:“他们正是我白发苍苍的原因。” 发生旱灾,他们就成了招致厄运的罪魁祸首。还有时不时的敌视、骚扰,甚至抢劫。利玛窦的脚伤就是在被一群无赖入室打劫中留下的,并伴随他余下的十八年生命里,都只能跛脚前行。 书中有太多催泪的细节。史景迁以诗人般的语言,将利玛窦不平凡的一生化作生动细腻的历史场景,让人感同身受的同时,又能引发对历史和国人的深刻思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