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献忠宝藏的秘密,都在这本书里
迈凌聊文学
2024-11-06 16:02:24
我的私人书单
作为四川人,从小就听到很多关于张献忠屠四川以及他的宝藏的各种传说。虽然充满了好奇,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求证。直到读到刘志岩的《江口沉银考古手记》一书,才从这位一线考古领队笔下,了解了这桩明末藏宝悬案的真相。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军首领,1644年,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国,年号大顺。在称帝两年后,张献忠烧城出川,在路上与清军发生遭遇战,中箭身亡,时年四十岁。他的亿万财宝也从此不见踪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据说张献忠当年撤出成都时,携带了一批财宝。行至今眉山市一带,张献忠突遭明军将领杨展伏击。激战之后,献忠大败,船队与船上所载珍宝,俱沉入锦江与武阳江相交处。此处,又称“江口”。
此后,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批宝藏的传说。数百年来,一直有从江口的水底捞出财物的零星记录,有政府主导的挖掘,也有盗掘,但没有人能肯定这些财物就是传说中的张献忠的宝藏。
2015年,一起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的江口沉银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被破获,江口沉银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提上日程。
2017年1月5日,四川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启动,创造性地采用江面围堰的考古方式。一个月后,一枚五十两银锭发掘出来。接着,先是一件一件,后来是一堆一堆……来自三百多年前的金、银、铜、铁等多种材质的器物出现。随着“西王赏功”金币、“大顺通宝”铜币,还有国内首次发现的明代藩王世子金印等文物的出现……原本是野史奇闻的“江口沉银”,成为确凿无疑的历史往事。
截至2023年,遗址已出水文物七万余件。这次考古发掘,不仅实证了张献忠的沉银传说,更确认了其沉银的地点就在彭山江口;不仅破解了张献忠巨额宝藏的谜团,更确认了其宝藏遗失的原因是江口战败。
本书以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的第一视角,记述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的全过程。从发掘工作的缘起、逐步深入的过程,兼及管理、科研中的核心难题与突破性进展,披露领队日志、工地实景、发掘方案等一手资料,带领读者走入发掘现场,感受田野考古细节。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考古专业的同学经常说的一句话。田野考古是非常辛苦的。读完这本书,相信大家对考古工作也会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