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绝学: 中国古传统文学诗词的修养分内修与外修的,内修多寄情于景,以气感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10-20 11:01:17

中国文学的绝学: 中国古传统文学诗词的修养分内修与外修的,内修多寄情于景,以气感人,致人凝定;外修多寄情于意,境以慨情,以意感人,致人同情共鸣。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全诗几乎没有写意写情,只是写了一个场景,但让人觉得很受诗中悄然寂静气氛的感染,心态莫名的凝定。这就是以气感人。这就是向内修了。 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就寄情于意了,让读者因意同慨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慨叹时代变迁,物是人非,千古兴衰,同情而共鸣。 这就是向外修了。 当然,文学并没有绝对的内修与外修,大都内外兼修,只是作品一出,各有所重而已。 我们中国人学文学的目的是什么?并不只是学会能讲明白事情就行了,而是自身能通过文学学习过程修养到自性,读者也能通过我作品对自性对民俗对社会影响有所受益。 如果无益,只是能说明白事情就算文学,那文学也不用学了,人大了几乎都能讲明白事情。但是,同样一件事情处理,有修养的人与没修养的人处理起来,天壤之别。 我曾经投稿出版社,但人家不收手写稿,打电话询问,甲出版社接线员道:“我们不收手写稿,非名家基本上不出版。”乙出版社接线员则对我道:“唉呀!你这手写稿太贵重了,这要是寄运过程损毁,我们可就太过意不去了,要不你费点心打印或复印一份。这样你的手稿能保险些。” 乙出版社接线员明显语言比甲出版社接线员更有修养。 而我们学语文,学文学,如果连这点修养自性的目的都没有,学了没啥用,还学它干什么? 但如果我们明白了文学可以致人自性修养,于己于人于社会有好处,我们才专心研究文学的功用的。而不是仅仅研究修辞的花哨。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回头看古诗词,我们学习古文学,从粗俗到庸俗,从庸俗到通俗,从通俗到雅言,从雅言凝情到致敬以颂,从颂之敬诚到和众共鸣,从和众共鸣到引众易俗。求外和之中忽发现中蕴内修。 反者道之动,诗文致人入境而迷者不为上品,而诗文致人入境而醒者应为更高。 故,写意不可以气不束。生气不可以修不蕴。 现在很多少年人,血气方刚之际,心怀阔大,气冲志远,喜欢豪壮慷慨激昂之诗词,总嫌霸气不能毕露, 如黄巢《菊花诗》,待到秋末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喜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言辞有这种霸气直露,方得趁意。 如完颜亮之《题临安山水》,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如袁世凯之《言志》: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现在许多人却喜欢这种诗词。 这等诗都霸气直露,却也都气吐不束意,正是志大量阔之人,却为失修败兆。是能奋力弄风云不能治太平者。 懂得这些,再回头看古人诗,则不能依个人率性喜好。 其实讲个人爱好,我也很喜欢李商隐之豪艳,李贺之瑰丽,苏轼之豪放。不是很喜欢李清照的婉约词。 同样悼亡词,我更喜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更喜欢,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而不是那么喜欢婉约派的悼词。 但仔细一想,豪放词很容易情意轻吐而气放难束意,这个对人修养来说,常以自我为中心。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开口吐情意,气几乎不束, 仔细看历史上苏轼为人,其实是名过其实,往往言过其实,讲话经常过份,口无遮拦,不分场合。惹出许多事。 如司马光葬礼讥程灏俚鄙之叔孙通,讥好友陈季常河东狮吼,讥张先一树梨花压海棠。许许多多,好在苏轼这人天真烂漫量又阔,不曾许多机心,虽然一贬再贬,还没要命。 这里我不是说豪放词不好,只是说豪放词不易以气束意。如果不留心不易修养。 多注意修养,豪放词还是很好的。 从审美角度,从渲染情绪感染人角度,豪放词更易胜婉约词。 但我们学文学的目的是什么?是格物培养深沉,是纠正我们言行不良习气。 以审美论宜学豪放词,外修寄情于写意,以修养论更宜学婉约派,至少知道含蓄约束,利于自性的修养。 但是若知修养,则无所谓豪放婉约了。 诗词道理迁延到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是一样。 今天的中国文学界,还有几个人知内修?这是不应该的。许多急功近利只是教孩子们外渲情绪惑人的技术思想,把中国文学内在精气神全丢了。讲什么浮夸浅薄的揭露与赞扬,那只是个人创作思想观念,只是一个目标目的观念,与文学修行手段半点关系没有。罗贯中揭露人性阴暗面能写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文学修养功夫!某人揭露人性阴暗面就活剥皮,就檀香刑,那是文学修养功夫么? 一把刀,千锤百炼与草草锻造,也许草草锻造的更漂亮,也许初试草草锻造的更锐利,但十年后,几十年后,百年后,甚至千万年后,千锤百炼的刀依然可断金截铁,锋利如故,草草锻造的刀草锈蚀成土,化为尘埃。千锤百炼的刀才是中国文学的绝学。 内外兼修,文以修性,才是中国文学绝学。

0 阅读:2
默玄吟雷爱文学

默玄吟雷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