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一生以身作则,建国后,连堂弟求他帮忙,他都委婉拒绝,不过,1950年,他却为一个人破例,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破例,为一个人叫罗石泉的人安排工作。这件事情,与伟人一段短暂的婚姻有关。 伟人14岁那年,家里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女孩叫罗一秀,比他大四岁。说白了,这婚姻是两家老人做主的。 伟人一听就闹脾气,他压根儿不想结婚,只想着外面的世界和读书。可那时讲究“父母之命”,他再不乐意,也由不得他。 婚礼那天,伟人满脸的不耐烦,连喜堂上都没有一丝笑意。而罗一秀,穿着大红喜服,眼睛一直低垂着,她知道伟人心不在她这里,但她没有一句怨言。 她静静地坐在床边,等着伟人进屋。可伟人一进门,脱口而出的话却是:“这婚你别当真,我以后想走远路。”他根本没给她留任何幻想。 听完这话,罗一秀心里虽然难受,但她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既然已经是毛家的媳妇,就只能接受这一切。 因此,两人是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 婚后的日子,罗一秀依旧承担着她“媳妇”的责任。 伟人整天埋头读书,罗一秀每天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伺候他父母,打理家里,成了毛家的主心骨。她从未要求过什么,也没有过抱怨。 伟人虽然不常说话,但他看着这个女人默默无闻地为自己和家人操劳,有时候他甚至觉得有点愧疚。 每次她端着饭进书房,轻声喊:“吃点东西吧,饭凉了就不好吃了。”伟人总会放下书,默默接过碗筷。 尽管他们没有夫妻的亲密,但这种无声的相处,让彼此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 可天不遂人愿,1910年的春节,家里欢欢喜喜地准备过年,谁也没料到罗一秀突然患上了痢疾。 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差,病情很快恶化。她卧床不起,日渐消瘦。 伟人站在床边,看着她虚弱的脸,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没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心中的歉疚。 罗一秀没有抱怨,只是在生命的最后,轻轻抓住伟人的手,声音微弱却平静:“你读书吧,我走了,没什么可挂念的。”这是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伟人一时语塞,连一句挽留的话都说不出口。 罗一秀去世时才21岁,留下了一个未完成的婚姻和伟人心中的一份愧疚。 多年后,伟人登上了国家的最高位置。他为国为民操劳,始终秉持公私分明的原则,甚至对亲属、故友求助一概回绝。 伟人一向铁面无私,从不为任何人走后门,就连自己的亲堂弟求他帮忙安排个差事,也被他委婉拒绝。 可这一次,他破例了。 1950年,毛岸英回湖南探亲时,顺道去了一趟罗家,带回来一个消息:罗一秀的弟弟罗石泉因为生病丢了工作,生活很困难。 听完这个消息,伟人一时沉默了。他想起了那段短暂的婚姻,想起了罗一秀的一生无怨无悔。或许这份未尽的责任终于压在了他的心头。 几天后,伟人罕见地开口:“给罗石泉安排个工作吧,他是个正直的人,不会仗着这点亲戚关系胡来。”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到意外,伟人竟然为人走了次后门。 这是伟人一生唯一的一次例外,而这个例外,一是因为他对罗一秀的那份愧疚,二是因为他知道,罗石泉并不是一个贪图名利的人。 尽管这段婚姻短暂而无实,但它在伟人的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罗一秀的早逝,让伟人心中始终带着一丝惋惜。 晚年时,伟人偶尔会提起罗一秀,总是沉默良久后才叹一口气:“她是个好人,我欠她的。”这句话,或许包含了他对这段婚姻的所有情感,包含了那份无法弥补的愧疚和遗憾。
伟人一生以身作则,建国后,连堂弟求他帮忙,他都委婉拒绝,不过,1950年,他却为
九州兔吹不散
2024-10-01 10:06:28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