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真语文#我觉得还说得过去的一位年轻教师,在执教辽宁朝阳一所学校七年级作文课《学习抒情》后,写下这样一段:
生(读作品):我爱朝阳的人,我爱朝阳的物,我爱朝阳的一切……
(师找同学评价)
生: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感情很热烈。
师:还能不能更热烈更真挚呢?朝阳的什么样的人?试着添加一个形容词。
生:热情淳朴的人。
师:形容本身是承载着感情的。“人”太普通了,你作为土生土长的朝阳孩子,叫什么最亲切?
生:人民。
师:“人民”听起来像政府工作报告。还可以叫什么?
生:父老乡亲。我爱朝阳的父老乡亲!
师:一下子就亲热起来了!
教师这样写下体会:一字一句总关情。由此想到,写作教学的切口不妨小一点,再小一点,写作课要落实到具体的遣词造句、语言推敲上来。孩子写作能力的提升就是在日复一日的“滴灌”中完成的。
我读后充分肯定了这位教师的教学探索,特别欣赏她用丰富词语的办法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只是她在教学中有两处用错了词:一处是更热烈、更真挚,从上下文看,老师应该说是更具体、更细微似更合;另外一处是一下子就亲热起来了,亲热也不如亲切更好。这位老师听我一番话还是挺谦虚,不矫情,她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应该反复锤炼。
我想用这个例子说明,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别总这个、那个一大堆新词儿吓死人,教师在教学中用准词儿、学生在学习中用准词儿,不断积累、养成准确用词儿的好习惯,语文教学不就这点事儿吗?
然,眼下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在教学中准确用词儿、并引导学生准确用词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