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名为《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没有读过,应该不怎么好。但这个书名有点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缺少感情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感情。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和孟子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吃不开的原因了。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惜发动血腥的战争,你说那是有感情的表现吗?《左传》第一篇翻开就是亲生母亲讨厌儿子,不惜一切代价和儿子夺权。到了战国,社会上的物质比以前多了一点点,但人的感情更加淡薄。一场战争屠杀几十万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天下陷入混乱。司马迁把这类人称为“倾危之士”。 为了利益出卖好友,比如商鞅欺骗魏国公子卬。整个春秋战国五百多年,你在史书里除了看到孔子一天婆婆妈妈给弟子们讲大道理外,你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汉代开始人的感情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又恢复起来了。就是说,西周时期的人有感情的,如《诗经》。刘邦好美色,我认为是有感情的体现。秦始皇没有这个爱好,不是他没有钱没有权,而是他没有情。 东汉时期人们更看重感情,如三顾茅庐。《世说新语》第一篇章就是讲道德故事的。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是看重人情的。 我们今天的时代,经济太发达,文化和教化也在进一步发展。但远远无法追上经济的步伐。这导致人们的感情必然是由高度的经济意识所决定。但教化和道德也发展了起来,这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尴尬,表面上的感情,实际上的利益。这种社会现象跟人本身无关,而是由社会的制度、文化、经济状况决定的。 唐朝人因为注重感情,所以诗歌创作到了高峰,多少感人的没有任何利益的感情令人向往。杜甫对李白的思念,白居易对湘灵的真情,薛涛对元稹的爱,王维对长安商人女儿的感情。多少朋友间的真情,令人羡慕。如果把大唐人放到今天,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两样。如果让我们今天的人回到大唐,我们一样很看重纯真的感情。
有一本书名为《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没有读过,应该不怎么好。但这个书名有点
史文故事说
2024-09-08 00:54: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