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
白玉龙柄魁
年代:元代
尺寸:高4.9厘米,口径13.9厘米,底径10厘米
馆藏:故宫博物院
“魁”,除了高大(“魁梧”)、第一(“魁首”)等常见意思外,还可以表示一种器物!
《说文解字》中载,“魁,羹斗也。”在汉代,魁是人们盛羹的器物,用来装一些肉羹和酱。在出土的一些魁里,发现过如鸡骨之类的动物骨骼。东汉的武梁祠画像石中,还绘有一人持魁举著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人是如何使用它的。
魁最早常以陶、木制成,两汉、魏晋时铜魁较多(又称“龙铜魁”)。主要流行于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中,直到元代还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形制特点是曲柄,且柄首多为龙首形。由于它形似斗勺,但形体较大,在民间常被引申为“大型、高大”、“为首的、第一”等含义。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件魁以白玉制成,平底无足。外壁上有两条四爪张开的龙;一侧以龙首作柄,龙张口吐舌,上下唇皆外翻。目前发现最早的玉质魁是一件刻有辽代契丹文字的龙柄玉魁,为辽皇室用玉。
文 | 观察猿小七
资料来源:
[1]王振铎.论汉代饮食器中的卮和魁[J].文物,1964(04):1-12+68-69.
[2]刘宁.记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几件青铜器[J].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08(0):111-136.
[3]故宫博物院官网
图片及来源:
图1 白玉龙柄魁 来源于 故宫博物院官网
图2 东汉武梁祠画像石“邢渠哺父图”(摹本),红色标注为“魁” 来源于 王振铎.论汉代饮食器中的卮和魁[J].文物,1964(04):1-12+68-69.
图3-4 东汉陶魁 来源于 淮北市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官网)
图5 汉代 龙首柄铜魁(高11.1厘米、口22厘米、柄长12厘米),西峰区彭原乡李家寺村庙头咀队出土 来源于 庆阳市博物馆官网
图6 辽代龙柄玉魁 来源于 徐琳.辽代玉魁——一件清宫流失的国宝[J].紫禁城,20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