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内蒙古一位76岁的老人,在地里挖“龙骨”,只见锄头突然哐当一声,明显碰到了硬物,老人用手扒开旁边的土,从里面拔出了几根锈迹斑斑的铁棍,而铁棍下面隐约有一些金片。 后来,老人意外挖到“草原第一国宝”,交给银行后险些被销毁。 老人名叫王美子,在杭锦旗依靠挖龙骨,卖给当地的中药店补贴家用,然而这一天,龙骨没发现,却意外挖到一些带有金片的棍子。 这一发现让老人感到欣喜,他知道自己挖到宝了,但是由于年纪大了,再往下挖就感到吃力了,于是回到家中找到四五个强壮的亲友一起挖。 几人听老人说挖到宝贝了,于是兴致勃勃地跟随他来到了发现金片的地方,第一天就挖到5斤重左右的金子。 这在那个年代,对于乡里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几个人根据约定划分了这一笔意外之财,王美子老人分到了大头。 当地没有什么文物部门,为了能够卖掉手里的金器,老人找到了当地的银行。 那个时候大家都比较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但是幸运的是银行有个工作人员意识到这批金器可能包含重要文物,于是他经过电话将此事上报给了文物部门。 很快,专家闻讯而至,先是到银行查看文物,然后找到王美子老人询问具体情况。 找到挖掘地之后,专家带人开始在这一片区域开展考古挖掘,经过考察鉴定,基本确定这是战国时期的匈奴贵族墓葬。 墓葬群所在地正是当年匈奴的生活中心附近,由于匈奴人埋葬的较浅,加上草原两千多年的风沙与侵蚀,有些墓葬甚至裸露出地表。 发掘出来的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竟然是王美子老人卖到银行的那一件金冠,那是截止当时全国发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的王冠。 金冠高7.3厘米,周边是冠带和半球形冠顶,冠顶上方是鹰的冠饰。 冠带周围是四只狼和四只羊在缠斗撕咬的画面,在冠顶之上,一个展翅雄鹰矗立,有一种俯视狼群捕食羊群的画面感。 王美子老人不经意地发现,让我们有幸在两千多年以后目睹当年匈奴金冠的风采。 后来,这顶金冠被人们称为鹰顶金冠,有草原瑰宝的美誉。
1972年,内蒙古一位76岁的老人,在地里挖“龙骨”,只见锄头突然哐当一声,明显
傲云历史谈
2024-05-24 17:10: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