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杭州的一个砖瓦厂里,一群工人正在地里取土,却不曾想在土里挖出了一堆疑似瓷器的东西。 其中一名工人说道,“虽然我没怎么研究过古董,但是这东西一看就不是现在的玩意儿,说不定就是古董”,众人听他这样说,于是一致打算先把东西藏起来,等下班了再做商议。 第二天,几个人挑个理由请了短假,一起去找文物贩子问问价,得知这些东西确实是文物,几个人便很快出手,并把卖来的钱分了。 他们以为这事天衣无缝,就这么过去了,谁曾想没过几天,就有人报警了,警察询问了来龙去脉,成功抓获了文物贩子,将所卖文物全部交给了当地的博物馆。 原来,这些看起来像瓷器的古董,是战国时期的陶瓷编钟。 事情到了这里按理说也就结束了,谁曾想真正的故事刚刚开始。 专家们见到这批来自战国时期的陶瓷编钟之后,认为一个地方能发现如此完整的文物,绝非偶然,于是叫上考古队,来到砖瓦厂勘测。 很快,专家们就断定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而且并没有被盗墓贼光顾。 挖到一米深,在场的工作人员更加激动了,因为他们挖到了木炭,类似于煤炭残渣,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先秦时期的墓葬,只有贵族才有能力利用木炭对墓室进行防潮,可见,这座古墓一定规模不小,而且里面一定有比陶瓷编钟更为珍贵的文物。 为了避免破坏文物的意外发生,工作人员撤去所有的金属铲子,全部用木质或者竹制工具挖掘。 就在众人缓慢而又紧张地刮土时,突然,有人发现了一个反光的物件,这让在场的人更加激动,是什么样的文物,能够在埋藏两千年之后还能有如此光泽呢? 经过半个多小时细心的清理,这件文物露出了全貌,却让所有满怀期待的专家傻眼了,这不就是个常见的玻璃杯吗? 到这里,新的疑点出现了。既然这座古墓没有被盗掘,那为什么会出现玻璃杯呢?如果被盗掘过,那上层的木炭没有遭到破坏,又该作何解释呢?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有人说了一句:“盗墓的为什么要带个玻璃杯呢?” 是啊,盗墓的如果口渴,可以带矿泉水或者带着水壶,为什么要带玻璃杯下去呢?极不方便还盛不了多少水。 就是这句不起眼的疑问,反而解开了之前一连串的疑点,专家们开始仔细端详起玻璃杯,逐渐发现了不同点。 这个杯子透明度不如我们平时常见的玻璃杯,而且还有一些裂纹。 杯子被拿到浙江省地矿厅,确认其材质是高纯度的天然水晶,经过对被子上附着的泥土分析,以及一些列的鉴定,最终确定这个杯子来自于两千多年前,这是一个水晶杯。 这一发现,一下就震惊了整个考古界。 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上粗下细,底座厚实,如此设计,能够保障盛水之后的平衡。 其珍贵之处在于,整个杯子是用一块完整且品质上乘的水晶打造,其价值无法估量。 既然已经确认这是战国时期的物品,那么,新的疑点再次接踵而至! 如此高硬度的水晶,放到现在用机器加工尚且难度巨大,2000年前的古人又如何制造?不用说制造这种高难度的流程,单是抛光这一项,战国时期的工匠是如何打磨的呢? 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依旧没有得到完美的解答,但是这并不影响水晶杯巨大的价值。 后来,这个水晶杯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存放于杭州博物馆,作为其镇馆之宝,再后来,水晶杯成为我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 #考古##文物# 如果您喜欢历史故事,请关注@佑说历史,每天分享历史中的细节~
1990年10月,杭州的一个砖瓦厂里,一群工人正在地里取土,却不曾想在土里挖出了
傲云历史谈
2024-05-24 17:10: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