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一老汉买房,前往银行欲取出卡上580万元,却发现卡上空空如也,老汉惊慌不已,赶紧找柜员查看,结果,柜员告知老汉,卡上的580万全部买了理财产品,老汉傻了眼,称自己从未买过理财产品,柜员坚定地说:都是你自己签名买的!老汉不干了,把银行告上法庭,要求把580万取出来。法院这样判了。
(案件来源: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银行的大厅里,办理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形成了一片繁忙的景象。
然而,在这喧嚣之中,刘老汉却落寞地站在角落,他的眼中满含泪水,佝偻着背。
他手里颤抖地握着一张银行卡,那张卡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卡上原本有拆迁款580万。
当初他家房子拆迁的时候,给了580万的拆迁款。而且这580万是分3次打入他的卡,他每次都仔细确认,确保金额无误。
刘老汉实在想不通,这580万怎么会突然不翼而飞了呢?这张卡他从未让任何人经手过,一直都是自己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藏在柜子底下,生怕有什么闪失。
然而,现在卡上的钱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他感觉天都塌了下来。
事情是这样的,刘老汉准备买套大房子,于是前往银行,准备把卡里的580万全部取出来,却发现卡上余额仅剩几块钱。
他惊慌不已,赶紧找柜员帮忙查看。
“小姑娘,你帮大爷看看,我卡上有580万,怎么就剩几块钱了!”刘老汉向柜员求助。
柜员接过刘老汉手里的卡,在电脑上,经过一番细致的查看,告知刘老汉:“大爷,你卡上的钱全部买了理财产品,所以不显示余额!”
刘老汉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并说:“姑娘,你再帮大爷好好查查,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我不可能买理财产品的,一定是弄错了!”刘老汉急的额头直冒冷汗,腿直哆嗦。
柜员看刘大爷着急的样子,就又细致的查看了一下,并把查到的资料和合同都给刘老汉看了一下。
“大爷,您看,这是我们系统里存储的资料,上面清晰的显示着您的亲笔签名,您可以确认一下!”
刘老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上面确实是自己的亲笔签名。
刘老汉赶紧狡辩:“这签名,一定是冒用的,我真的没买过,帮帮忙,帮大爷把钱取出来!”
柜员不耐其烦的和刘老汉解释:“大爷,我们也得按规章办事!我要接待下一位客户了!”
刘老汉见继续缠着小姑娘也没用,他想不通,这580万怎么就买了理财产品了呢?并且还有他的签名,他感到无比的疑惑和失落。
刘老汉强撑着身体回到了家里,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
在家人的支持下,将银行上了法庭,要求把580万取出来。
那么,在法律的角度,该如何认定此事?
1、银行为了证明是刘老汉自愿买的理财产品,调取了当时的监控为证。
《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
监控画面显示,刘老汉确实和家人多次来银行办理业务,而且在合同上多次签字。
并且银行还提供14次记录,证明刘老汉和家人操作过理财,赎回,转账,支出,消费等业务。
所以银行认为既然双方已经签订了合同,一切就按合同办事,既然买了理财产,那么刘老汉应该挣亏自负,如果执意取出,那就承担违约责任。
2、刘老汉看了监控以后,称不知道签的合同具体是什么,以为是拆迁款事宜,至于多次和家人来银行,也是来确认拆迁款是否到账。
刘老汉表示,自己都70多岁的人了,过了今天没明天的人了。有钱不当下花,还存什么理财产品。
当时工作人员拿出的资料,小字密密麻麻,自己又没什么文化,也没细看,让签字就签了,就以为是拆迁款到账等相关事宜呢,具体是什么也没细追究,想着银行也不会骗人。
《民法典》第十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财产权益人向他人出示财产证券、鉴定书或者其他依法可以证明其权益的证明文件,致使收受人错误地相信这种财产权益人具有出示的权益的,给收受人造成损失的,财产权益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既然是关于理财的事情,那银行就应该如实告知,反之,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3、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合同上的签名经过确认,确实是刘老汉的亲笔签名。由于签名是真实有效的,因此这份合同具备法律效力,是合法有效的文件。
这意味着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和条件对刘老汉具有约束力,他需按照合同内容履行相应的义务。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最后,法院驳回了刘老汉的诉求,并承担了5万余元的案件受理费。
刘老汉不服,提起了上诉,二审法维持原判。刘老汉又支付了5万余元的受理费!
(文中均为化名)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刘某某
银行工作人员为了拿提成,告诉老人是存款签字,很多老人都上当,棺材本都赔进去了,就连现在手机银行自己买理财产品都有个填写服务人员代码的选项
选帝侯 回复 03-27 00:22
武汉地铁那个残疾人就是利用你这泛滥的同情心在招摇撞骗的,而人家现在已经在直播带货了!打脸不?
塞上明珠 回复 03-27 08:27
不要拿法律去杠,没意义。我说了这个事情是道德观方面的,再加上银行确实未做录音证据。当然,这老汉家里如果有个两千万,买个580万理财也就那么的了,我这每月三千五的操这分子心不是浪费流量么?
河边石子
操作过理财,赎回,转账,支出,消费,这是知道买的是理财,而且是家人陪同,这样还指责银行说不过去,法院判的没错。
鱿鱼子炖乌鸡 回复 03-24 23:20
不懂还知道赎回?家人陪同的也不懂?
用户10xxx03 回复 03-26 03:24
虽然有证据,法院根据法律来判也没毛病,但结合老人的情况就不合理。另外,别用自己的见识衡量他人,更别用自己的认知要求他人认同,这会显得自己很可笑
度年如日
这是什么法院啊,银行存在欺诈行为,如果是要买理财产品的合同必须拿出合同的同时要马上告诉别人,这是买理财产品的。不能一声不吭就叫别人签字盖章啊!我认为要判银行的错必须返还老汉的钱
酔苼夢屍 回复 03-28 03:06
银行理财产品本来就坑人得很
专怼美分二鬼华为黑 回复 03-25 14:12
呵呵
承诺
现在的合同把有益老百姓的字写得很大,把很多风险还有责任写得很小,关键是这些字过几年就完全看不见了,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买的意外险就这样。
用户10xxx16 回复 03-27 22:13
庆幸自己没出意外。否则你都没地方哭😭
红森黄林白木 回复 03-25 09:46
字小量多
lucid8
这种案子很明显是银行人员为完成任务,满天过海办理的,若有现场影音视频的话才能真实有效!建议立法部门对此漏洞进行封堵!
玉玲珑 回复 03-25 10:54
那也不敢全给他买成理财产品吧?
红森黄林白木 回复 03-25 09:47
事前谁会怀疑银行?
萧政源
哎呀!我的个娘啊!580万一分没要到,还倒赔了十万诉讼费,银行黑暗,法院更黑啊!以后有钱也不放银行了,你存的时候是大爷上帝,存进去了,钱就拿不出来了,更有可能一分都没了,告都没地告
用户40xxx21 回复 03-24 17:58
你这眼睛不要也罢,张口就来,只是活期余额没有,钱是在理财产品中[抠鼻]
✨✨✨ 回复 03-24 22:37
存的时候不问你来源,取钱超过三万就问你取钱用途,回答不了不予办理[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巫部风铃
个人感觉,以后类似情况,银行必须有 视频录音能够证明存款人切实明白购买的理财产品,而且已经告知风险。否则,仅凭签字不足以证明存款人知道购买的是理财产品。因为好多老人根本不会仔细看相关条款,银行也未必会告知风险。
红森黄林白木 回复 03-25 09:50
包装表面打印着麦粉
鱿鱼子炖乌鸡 回复 03-24 23:16
一看就没理过财👍👍👍
老赵
所有的事情还是回归本质的好。银行就做存款和取款。理财、贷款等其他业务最好还是不要出现在银行营业厅的好,可以单独出去。以前很多的银行大厅里面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在推销保险,理财等业务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存钱,实际买了保险。所以银行还是最好只做存取款业务。谢谢!
﹏24K╲_純壞 回复 03-24 20:56
很有用的想法,支持你!理财和银行分开
用户10xxx58 回复 03-27 20:01
不如此混淆,怎误导你购买理财?
刘芸
银行把精力用于劝导人买理财。
风轻云淡007 回复 03-23 18:08
诈骗!!
用户15xxx75
就算银行的人跟老人说,让他买理财产品,有些老人也未必懂得这些,怕是以为锒行的人是确认存款是老人自己的,所以才会签名,一顿操作下来,老人家着了道还懵然不知,大概率就是这样钻空子的。[得瑟]
鱿鱼子炖乌鸡 回复 03-24 23:25
老人不懂,陪同的家人也不懂?银行还提供14次记录,证明刘老汉和家人操作过理财,赎回,转账,支出,消费等业务。
用户15xxx75 回复 03-24 01:59
确实是,老一辈的人,一方面是由于缺少对新事物的认知,二来银行是国家的,相对于在街上店铺买东西会放心很多,而且又对现在社会的阴暗面缺乏了解,所以中招的都是老人居多。
无憾人生
银行太恐怖都不在考虑购买人年龄是否合适购买相关理财产品而为了业绩任务就拼命推,其实作为一个成年人知道今天去银行办理业务重来没有认真把产品条例看完,实在太多了明显是银行套路[哭笑不得]
用户13xxx87
银行现在的存款,理财,不给存款人合同底单!然后,单方操作死无对证。所以,大额存款一定要定期存单式存款,单上有银行盖章!
一路顺风1975 回复 03-25 03:24
其实不用,只要开通网上银行,上网自己查存款一目了然。。。只能是欺负老年人不懂这些
三石在上海
银行理财柜台与储户柜台应该分开。
度年如日 回复 03-23 19:09
赞同
用户13xxx87 回复 03-23 20:21
赞赞赞赞赞赞赞:!
刘盼
70岁的老人去买理财产品银行真是脸不要了
用户13xxx87 回复 03-23 20:21
没有脸呢!
用户16xxx31
银行工作人员或者在银行大厅出售理财产品是否合法是否有理财产品出售资格和营业执照?如果么有,是否属于欺诈行为是否需要负法律责任?
嘉俊
要是在签字栏,旁边注明理才产品,一目了然
网友
亲身经历一银行来工地帮工人开卡,那个开证券也跟着过来也不说是什么,个个傻乎乎的开了,还录了视频为自愿,他们都以为是银行规定开的
鱿鱼子炖乌鸡 回复 03-24 23:26
开证券的?下载APP开个户?
网友 回复 鱿鱼子炖乌鸡 03-25 10:19
用身份证开,录视频说自愿
OYANG
黑心之人必遭报应
守护天使
银行大厅里为什么有卖理财产品的?
用户10xxx69
这种坑人的银行就不应该开业。
乀爫丄爫丿 回复 03-23 19:17
坑人的银行不应该开业?那中国还有银行能开业吗
独世
事实上,这种现象不叫违规,更应该定性为诈骗!是犯罪的,要入刑!!!
用户13xxx94
银行欺诈老人,法院应为其主持公道
在路上的锅头
几乎每个银行大厅都有几个穿着制服的女子迎来送往,引到存款的人去买理财,银行不知道咋回事?没好处?
花辦
说白了就是银行利用当事人没文化,也不具体说明,其实就是一种欺诈手段,就是年轻人也不一定看的清楚那些文件的条条款款
香香云云xy
太坑人了
JPEG一上
70多了怕什么弄死他们
山的呼唤
要禁止银行向老人推销理财,保险等拿提成的业务!!!
陆军元帅
这个绝对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员通过诱骗形式骗老人签名。天杀的。
大内密探零零发
手机银行的合同密密麻几千字,给你看的时间只有12秒,然后显示确以,你不确认就办不了事,你按确认了就入局了
用户17xxx17
银行就是牛。这大年纪也哄骗
用户82xxx74 回复 03-23 22:12
好像是标的额的多少?
宴银
我亲眼见银行人员要70多岁的老人买理财,他们更本不懂,以为会赚钱,不会亏本。银行人员不说清楚,就让老人家买,亏了找谁?亏了银行一概不负责。建议银行不要向老人推理财。
哈哈哈蔡 回复 03-25 22:00
他不说理财产品,骗别人利息高,这样骗别人入套
用户10xxx34
法院起诉要花5万元?
用户82xxx74 回复 03-23 22:12
好像是标的额的多少!
吃藕丑
这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鞭长莫急
能骗就骗,没得骗就暗抢
帅哥
让老人买理财,真缺德
或许的必然之
诱骗老人买理财产品,天杀银行
网友
银行一一堆开保险的理财的,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以为都是银行员工,
鱿鱼子炖乌鸡 回复 03-24 23:27
你们那现在还有?
磨刀老头
有一次老伴去银行存钱,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买了基金,后来急需用钱的时候,不得已赎回,不但利息没得到还赔了好几万。说实话银行卖保险、基金,本身就是挖坑,为了提成对储户只讲收益不说风险,就像保险本来是个帮客户理财的职业,生生被业务员们干成了传销。
KSUET
银行应该先告诉客户买理财的风险是什么,并且录音存档,就像提醒柜台前的客户防范诈骗一样,否则就是诈骗客户
老蜀人
良心坏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叫老百姓还敢相信谁?
39度
银行有很多这样坑人的套路,
不惹草
银行常常推销理财和保险,因此银行的信用度大大降低,让存款人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理财,保险,苦不堪言
豪车521
银行也是做买卖的,做买卖就会有奸商
宝马雕车香满路
有一个关键要素法院是不是忽略了,就是签名是否是当事人的真实意图。
pheir
这算银行电诈么?
用户17xxx26
所以说;老年人去银行存款还是存折更保险!
黑马招募
这个案子,谁是收益人?谁给老头办理的业务可以曝光出来吗,我有很多钱,也想去这个业务员窗口存钱。谁能告诉我吗?
狮吼
混水摸鱼弱肉强食的社会游戏规则
伊妹儿
反正已经这么老了,搞个自制炸。,药进去点燃[抠鼻]
昨今明
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已经成功的把自己变成了坑蒙拐骗偷行业和诈骗犯罪分子!那些银行营业厅西装革履的都是坑蒙拐骗偷的犯罪分子!不是百分之百,也至少百分之九十九!
昨今明 回复 哈哈哈蔡 03-26 02:12
连传销都不如,传销还给你打点鸡血希望呢
哈哈哈蔡 回复 03-25 22:01
传销
天下通配
自己的钱感觉放在银行太不安全了,
美刻主持梦工厂·大炜
其实很好解决的一件事,在办理这样的业务时,所有的办事人员一定要有视频记录,带一个执法记录仪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过眼云烟
合法诈骗[赞]
用户92xxx64
白纸黑字如果是银行自己搞错了,客户签了字把钱拿走还拿多了,银行发现以后要求追回,那不还又该如何评判
将军
你都70多岁了说不定哪天就翘了,还把经济大权掌握着干嘛?给儿子女儿来掌握不好吗?证明你一辈子就是没钱的命[笑着哭]
meteorwolf
银行就不该卖理财产品
零度火
感觉这篇文章有点假,在西宁买什么房子需要要500多万呢?
用户10xxx12
你不理财,财不离你
没事儿走两步
一个傻傻分不清的人竟然有那么多钱。哎,看来我穷是有原因的啊
沙尘
这特么就是欺诈
用户11xxx33
老大爷岁数大…绝对不可能买什么理财产品
宝藏
现在银行办业务不光有录像还有录音。这种事情十多年前有可能。
拇指缘
到银行是解释,到老汉成狡辩了。
越来越亮
国家应该出台法律60岁以上银行不许批复理财产品,想理财叫儿女办理
灯豆
几年前我去存款,银行有个柜台叫我过去,类似前台一样的,在银行大庁里,但不是在工作室里,她介紹说到她那存款是一样的,等我拿到单签时,发现是理财产品,全程工作人员从未说是理财产品,还是和存钱是一样的,所以这老汉被呼悠是百分之百的
无法签约的神话
丧尽天良
孙方晋
拿炸药包把银行直接炸了就行了
珊瑚草
直接拿汽油烧了那家银行包括里边的人。那么年迈的老人都坑害……哎,社会无得,就是被这帮人抹脏了
黄某人
个人觉得银行针对50岁以上的人就不该推荐什么理财不理财的,人家来存钱你就简简单单的存了就完事了。
729537056 回复 03-24 07:43
针对的就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天星
家人陪同操作多次还说不知道
香吉士
所以你们帮别人买的理财产品,就没有帮人赚一分钱吗?都是亏干净
会飞的鱼
这样的人行职员和人行该死一万次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曼娃
分明是银行骗人。太可怕了,到处是蒙坑拐骗
用户10xxx58
现在银行套路多
123
如果580万变成了1000万,他绝对承认是他自己买的理财。
用户91xxx11
银行理财能把别人的500万理空,牛!
富士电梯
这么多钱都亏了吗?
用户88xxx71
所以要小心银行套路理财产品
孤独求胜
国家应该整顿一下。银行除了存贷款之外,绝对不允许出现其他任何业务,车站除了卖票,绝对不允许卖保险,更不允许将车站的公共设施变成商场
人生无悔
不用想肯定是被坑了,老年人办这种事儿根本就不行,不坑你坑谁
哈哈哈蔡
银行坏的很,我就上了这样的当,非常坏!大家想想,七十多岁的老人会去买理财产品?
风轻云不淡
理财产品又不是一无所有,到期赎回就好不定还升值了
辉煌ㄨ沈浪
银行,医院,律师事务所。呵呵
543
我老家就有人被坑,去银行存钱的时候直接被业务员叫去对面的另一个店面办理,结果办理成了投资型保险。后来退保接受违约赔款。
Nginx
直接把让你签字的业务员干掉,自首,最好
用户16xxx81
还是农村好,银行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的,他性这钱没命花
用户10xxx89
银行有骗取老年人谦疑
若如初见
存钱的时候,无论服务人员给你说的天花乱坠,也要一定看好签字的时候,其中一张就是买理财产品的,一定要注意这一张不要去签,不然你会后悔终生。
Magnanimous
银行就不应该卖理财,或者场所分开。
刘强
万一赚了呢?会不会闹
用户14xxx00
可以可以直接告银行欺诈?
用户10xxx80
这是欺诈行为,应该判刑。
皮皮虾
理财这么多年,没翻个四五番?
淡然若水
给小孩存压岁钱也是这样被买了理财,十年理财,我可是年轻人啊
chen000
这个是缅国支行吧,和诈骗有什么性质不一样
le
1,不要走民事诉讼,要报警,告银行和业务员诈骗自己500万,这是大案,这样民警会重视会帮你调查;2,买理财产品是要做一个风险承担能力评估的,银行给你做了没有
用户10xxx89
应该银行职员要解释老人听理财是什么东东,银行有没有做到,有监控有什么用又不是打架看谁先出手,只要是有没有录音
大鹏
银行应当不能搞理财等其他业务,这样很容易产生诈骗行为。
山在云中笑
有家人陪同,有录像,有签证字,还装糊涂?典型的活该倒霉。是不是理财赔了?赚了就不吱声了。
用户15xxx54
纯属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