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可渊子崖村的312名村民却不想束手

诸葛利剑 2024-03-14 14:39:33

1941年,10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可渊子崖村的312名村民却不想束手就擒,于是,19岁的村长林凡义在日伪军发起进攻前,动员了全村男女老少,准备给日伪军一个“惊喜”。 1941年秋,日伪军的阴云笼罩了滨海鲁南地区,驻新浦的日军开始向北扫荡,汤头的小梁家据点汉奸为了讨好日军,向周边村庄征收粮款。渊子崖村作为其中之一,面对伪军的“征粮”行动,村民们在19岁的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坚决拒绝了这种勒索。 伪军气急败坏,160余名士兵包围了渊子崖村,意图给予村民们一次惨痛的教训。然而,他们未曾想到,渊子崖村早已做好了准备。村子周围筑有高大的土围子,还有炮楼和射击孔,使得村民们能够在敌人进攻时进行有效的抵抗。 伪军发动进攻时,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利用土围子的掩护,用土枪土炮和农具进行还击,使伪军遭受了重创,最终被迫撤退。伪军回到据点后,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谎称村内有八路军主力部队。这使得日军派遣了1000余名士兵,准备对渊子崖村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剿。 村长林凡义深知敌人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于是动员全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将缴获的武器分配给村民,同时制定了详细的防御计划。青壮年担任前线防御,妇女负责后勤支援,老人和孩子则在后方提供水和食物。 12月20日,日伪军再次对渊子崖村发起了猛烈进攻。尽管土围子在敌人炮火下轰然倒塌,村民们依旧奋不顾身地进行抵抗。林凡义手持大刀,率先冲锋,其他村民紧随其后,他们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一番激战,日伪军的第一轮进攻被成功击退。然而,敌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对村庄展开了猛烈的轰炸,接着又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村民们利用房屋作掩护,继续顽强地抵抗着。尽管武器简陋,但他们的勇气和坚持使得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到了傍晚时分,渊子崖村已是一片废墟,但村民们的抵抗精神却更加坚定。就在此时,板泉区委书记刘新一和区长冯干三率领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与村民们一起将敌人困在了村子里。 面对突如其来的增援部队,日军陷入了恐慌。他们原本占据着优势,以为能够轻松攻占渊子崖村,没想到会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增援部队的到来更是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在混乱中,日军指挥官下令部队试图占据有利地形,准备进行反击。 增援部队和村民们迅速组织起来,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利用村庄中的每一处掩体,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尽管日军试图用炮火压制,但增援部队和村民们的火力也不容小觑。土枪土炮和手中的农具成为了他们抵抗侵略者的有力武器。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日军的侦察兵带回了一个令他们心惊胆战的消息:八路军主力部队正在全速赶来增援渊子崖村。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击溃了日军残存的斗志。指挥官意识到,如果不立即撤退,他们很可能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全体撤退!”日军指挥官下达了撤退命令。士兵们慌乱地收拾装备,准备撤离战场。在混乱中,许多日军士兵被增援部队和村民们的猛烈火力击中,倒在了撤退的路上。 渊子崖村的战斗终于以村民和增援部队的胜利告终。虽然战斗结束了,但村庄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许多勇敢的村民和战士牺牲了。然而,他们的英勇抵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不朽的篇章。渊子崖村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后人继续为自由和正义而战。

0 阅读:165

评论列表

股票用户869774

股票用户869774

2
2024-03-15 06:40

建议在此村建立红色旅游景点,每天上演抗日神剧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