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非虚构,感受真实世界的残酷与温情

航集说文学 2024-03-13 12:14:21
🌸今天分享一个蕞近发现的宝藏书系,来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文纪实系列,当文学领域只有纪实文学与虚构文学两种形式的时候,“非虚构”便打破了两者的界限。 - 🌸社会中真实的题材用非虚构的态度,注视着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到真实世界中的残酷与温情。 - 🌸115本译文纪实书目,其中又划分了九个板块,今天分享的这三本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来自“陌生的中国”板块,这个板块中蕞让人熟知的便是彼得·海勒斯的《江城》了。《抵 抗的艺术》出自“人物”板块,《白色天空下》则出自“自然与人”板块。 - 🌸这三本书涉及三个不同领域,讲述三个不同故事,有温情、有残 暴也有反思,作者用文字记录的真实,也许这就是非虚构带来直抵人心的力量吧。 - 1️⃣《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当大学文学教师成为挂职局 长,杨素秋临危受命在碑林区商场的地下室建起了一座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就如同照妖镜一般,洞悉官 场众生相。 - 🔥当理想与现实碰撞,图书馆究竟是完成任务还是搭建承载灵魂的栖所,于是一个个跟书有关的人与故事也在这里上演,他们与书的故事也许解答了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个问题。 - 2️⃣《抵 抗的艺术》 🔥1921-1946,是世界蕞为动 荡的年代,在世界历史中这也许只是一瞬,但也许是一个人的青春年华。这本书作为尤斯图斯·罗森堡的回忆录。 - 🔥从开篇便抓住了读者的心弦,一场胜利大逃亡的关键时刻,引出了作者作为犹 太人所经历的一切,从逃离家园到领导秘密抵 抗网络,帮助更多的同胞逃离纳 cui魔爪。 - 🔥他死里逃生,亲历了诺曼底登陆,见证了盟军的反攻与德军的溃败,抵 抗是生活的主线,也是生命的机遇,在他史诗般的一生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 3️⃣《白色天空下》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意孤行,在改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过程中造成严重影响,当“地球工程2.0”:反射阳光和向大气层喷洒化学物质的宏伟计划,使天空永远呈现白色,于是人与自然如何共存的话题再次被讨论。 - 🔥当地球的生态系统收到深刻的改变,以至于没有任何“自然”的东西留在地球上,人类是否应当接受惩罚,我们是否会怀念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诗意栖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