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的一些日常思考:借力平台优势
海边的酱酱
2024-01-26 12:19:38
大公司作为一个大machine,基本上都是靠制度流程驱动日常的基础运转,作为中层管理者,即使在大公司下面也应该时刻保持“创业者思维”,日常考虑每个制度设计的背后逻辑,避免有一天陷入“离开平台你就什么都不是”的困境
建议大家多思考这些大平台都有但是却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制度流程-
✔️商务端的流程,比如产品的定价流程是怎么走的,哪个部门发起,提供什么申请资料,什么特例的情况下要审批,审批的层级和部门是谁,审批完怎么正式发布;
再比如KA大客户的管理,什么样的客户才会被定义为大客户,是体量大?战略关系深?还是未来的潜力?定义为大客户之后怎么分级,不同级别的大客户又需要配备什么样的资源支持,日常以什么形式和频率去跟踪大客户的最新近况等等
再比如新品上市,新品首选哪个城市去pilot销售,为什么选这些城市,渠道选电商还是线下,市场部选的什么推广活动以及原因
✔️内部沟通流程:平时部门之前用什么样的形式和频率来沟通,什么内容只需要发报告通知,什么内容需要开会来讨论,哪些业务是今年的重点需要叫上老板来参会,开会的话又需要用什么框架来过,每个业务下的相关财务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要不要包括进来,要的话哪些部门又要在哪些时点提供,提供的报告模板又是什么样的,等等
✔️财务核算制度:AR包括客户的信用怎么评估,需要销售提供什么客户信息来判定评级,什么样的评级给多少credit和payment term;
AP包括付款周期多少,平时公司如何操作来提高付款周期,供应商的返利和折扣如何设置;
资金方面包括现金如何管理,资金池怎么管理,关联方借款按什么利率拆借等等;
更小一点的T&E报销方面流程怎么去规定,规定完如何去贯宣,等等
✔️财务管理制度:
预算怎么cascade,要跨度多久,deadline设置在哪个时点可以避免对方改不完的数字,锁完数字之后如何去跟部门沟通;
内控制度:新hc招人要走什么审批流,销售领样品是什么审批流,内部盖章要走什么流程,库存报废、固定资产减值走什么审批流,找新的供应商要走什么审批流?等等
以上只是提供一些思考的切入点,更多的流程不胜枚举,想表达的是,我们很多人的工作可能都只是某个流程中的一环,只有我们跳脱出这些细节,持续培养更宏观的思考角度,我们才能慢慢训练出管理思维,而这种思考意识也是从执行到管理的关键一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