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这句罔顾历史法理的狂言,正把她自己推上政治悬崖。一边是她铁腕姿态拒不收回错话,甚至盘算修改“无核三原则”火上浇油;另一边是日本民众抗议声浪席卷京都,国会官邸被围堵,连党内盟友都纷纷与她划清界限。这场由政客挑衅点燃的风波,已然呈现出“中国可不战而胜”的鲜明态势。

作为日本政坛出了名的“鹰派”,高市早苗这次算是赌上了全部政治资本。7日在国会答辩时抛出“台湾有事”的危险言论后,她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在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讨论中,露出了更激进的獠牙,试图打破日本坚守半个多世纪的“无核三原则”,松绑“不引进核武器”的国策。这种姿态看似强硬,实则是在透支日本的国家信誉。
面对中方“停止越线玩火”的严正警告,高市内阁还在狡辩“日本对台立场未变”。但明眼人都清楚,她的言论早已违背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承诺,触及了中日关系的政治根基。更讽刺的是,她一边煽动地区紧张,一边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这种“历史修正主义”做派,早已让国际社会看清其危险本质。

高市早苗没等来“强硬派”的支持,反而先遭到了来自内部的“宣战”。当地时间20日,日本国会前的抗议活动成为舆论焦点。数十名日本民众自发聚集,举着“立即撤回错误发言”“反对修改宪法”的标语,明确表达对高市早苗的不满。而这并非孤例,在此之前的11月19日,11月19日京都民众就已率先行动,用集会抗议她的涉台谬论。
短短两天内,日本国内的抗议活动接连上演,足以说明高市早苗的言论不仅违背中国利益,更触碰了日本民众对和平稳定的诉求。他们清楚,与中国交恶没有任何好处,政客为一己私利的冒险行径,只会将日本拖入危险的深渊。

更为关键的是,民众的怒火早已蔓延到政坛核心。前首相野田佳彦直接批评她“身为首脑发言缺乏谨慎”,立宪民主党更是直言“高市的存在本身就是日本的存亡危机”。连盟友公明党都划清界限,党首齐藤铁夫警告她“别把日本带回军国主义老路”,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石破茂等重量级人物也纷纷公开反对,形成了跨党派的“反高市联盟”。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本质上是高市的激进政策与日本民众和平诉求的根本对立,这既是日本社会的主流共识,也是高市早苗最无力对抗的力量。
面对这场风波,中国的应对堪称“以静制动”的典范。外交部明确亮明底线,国防部重申“挑衅必遭痛击”,同时用实际行动强化主权宣示,在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用合法合理的方式回应挑衅。这种“言出必行、有理有节”的姿态,既守住了国家核心利益,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而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行,早已让日本付出了实际代价。第三季度日本GDP按年率下降1.8%,时隔多季再度负增长。中国消费者对日系商品的选择趋于谨慎,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在中国票房快速下滑,就是市场给出的直接反馈。更重要的是,她的所作所为让日本的“和平国家”形象一落千丈,亚太各国对日本的军事扩张警惕性大幅提升。
所谓“不战而胜”,并非没有对抗,而是以最小成本赢得战略主动。中国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立场,让高市的挑衅失去了法理依据;日本内部的分裂与混乱,让其无法形成统一的对抗力量;而和平发展的国际潮流,更让高市的“战争煽动”无处遁形。
高市早苗的政治赌局已经走进死胡同:拒不认错只会让抗议声浪更高,党内对手正盯着她的失误伺机而动,日本经济的颓势也需要有人负责。她的结局或许是“短命首相”的又一个注脚,但这场风波更该让日本政坛清醒,试图以“台湾牌”谋取政治利益,以激进政策绑架国家命运,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对中国而言,这场风波再次证明: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就是最强大的“威慑力”;国际社会对和平的向往,终将压倒政客的野心。所谓“不战而胜”,赢的是法理,赢的是民心,赢的是对和平发展潮流的坚守。这才是最坚实的“国家安全屏障”!
评论列表